沈阳西门子授权代理商电源供应商
  • 沈阳西门子授权代理商电源供应商
  • 沈阳西门子授权代理商电源供应商
  • 沈阳西门子授权代理商电源供应商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沈阳西门子授权代理商电源供应商

由于工业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恶劣,干扰源众多,如大功率用电设备的起动或停止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形成低频干扰,电焊机、电火花加工机床、电机的电刷等通过电磁耦合产生的工频干扰等,都会影响PLC的正常工作。

以下介绍PLC的故障多发点:

1、类故障点(也是故障多的地点)在继电器、接触器

如生产线PLC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中,电气备件消耗量大的为各类继电器或空气开关。主要原因除产品本身外,就是现场环境比较恶劣,接触器触点易打火或氧化,然后发热变形直至不能使用。所以减少此类故障应尽量选用继电器,改善元器件使用环境,减少换的频率,以减少其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2、二类故障多发点在阀门或闸板这一类的设备上。

因为这类设备的关键执行部位,相对的位移一般较大,或者要经过电气转换等几个步骤才能完成阀门或闸板的位置转换,或者利用电动执行机构推拉阀门或闸板的位置转换,机械、电气、液压等各环节稍有不到位就会产生误差或故障。长期使用缺乏维护,机械、电气失灵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系统运行时要加强对此类设备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我厂对此类设备建立了严格的点检制度,经常检查阀门是否变形,执行机构是否灵活可用,控制器是否有效等,很好地保证了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3、三类故障点可能发生在开关、限位置、保护和现场操作上的一些元件或设备上。

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期磨损,也可能是长期不用而锈蚀老化。对于这类设备故障的处理主要体现在定期维护,使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对于限位开关尤其是重型设备上的限位开关除了定期检修外,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多重的保护措施。     

4、四类故障点可能发生在PLC系统中的子设备。

这类设备如接线盒、线端子、螺栓螺母等处。这类故障产生的原因除了设备本身的制作工艺原因外还和安装工艺有关,如有人认为电线和螺钉连接是压的越紧越好,但在二次维修时很容易导致拆卸困难,大力拆卸时容易造成连接件及其附近部件的损害。长期的打火、锈蚀等也是造成故障的原因。根据工程经验,这类故障一般是很难发现和维修的。所以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中一定要按照安装要求的安装工艺进行,不留设备隐患。     

5、五类故障点是传感器和仪表。

这类故障在控制系统中一般反映在信号的不正常。这类设备安装时信号线的屏蔽层应单端接地,并尽量与动力电缆分开敷设,特别是高干扰的变频器输出电缆。这类故障的发现及处理也和日常点巡检有关,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6、六类故障主要是电源、地线和信号线的噪声(干扰)。

问题的解决或改善主要在于工程设计时的经验和日常维护中的观察分析。

尽管PLC是专门在现场使用的控制装置,在设计制造时已采取了很多措施,使它对工业环境比较适应,但是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还是应当尽量使PLC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条件, 并采取必要的抗干扰措施。

平心而论,国产的自动化产品已经为“民族产业”这几个字争了不少光,浙大中控、和利时、上海新华等DCS的产品,已经在不少大的行业里站住了脚,让HONEYWELL这样的老牌DCS厂家几乎放弃了中小系统的争夺。虽然,像BP、SHELL这样的大公司的自动化总包(抑或连运行和维护在内)项目,可能只有HONEYWELL、横河这样的公司才有资格和实力做,但是,毕竟还是有许多项目,国内的公司用国内的产品也满可以胜任的,而且,对于这些项目,昔日那些DCS的,也很明智地退出了市场,通常,在得知有关的投标信息后,他们会先问一下,“这次招标,有邀请国产公司参加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会再问用户,“你们真的有可能会考虑国产的系统吗?”如果答案还是肯定的话,他们通常就不会再参与投标了。

        这样的局面,自然是因为王常力、储健、李培植们的努力,才会为国产DCS系统争来这样的有利局面,虽然在大项目我们还没有竞争力,虽然按照“二八”原则,我们还是用了80%的努力在争取那20%的费劲的市场份额,可能是肥肉都让别人吃了,自己在啃骨头,但毕竟这20%我们基本已经站稳了,那80%,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就像我曾经说过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谁又敢说,中国的产品不会继续蚕食、吞噬、那80%的肥肉份额呢?

        这是DCS的情形,相比较之下,PLC的份额,就汗颜的多了。工控**问我,目前国产PLC的份额有1%吗?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答没有,应该是不会错的。

        至少,在任何一个PLC的项目的招标中,没有哪个国外的公司,不论是SIEMENS,不论是三菱还是日立、安川,不论是LG,还是台达,都不可能因为听说有国产的PLC参加而自动退出竞争的,不论这国产的是德天奥、凯迪恩还是信捷。

        再联想到变频器的市场,虽然中、高压的产品和牵引、提升等变频器市场还是进口的,但低压的通用变频器市场,用户不再西门子、施耐德、ABB,或者富士、安川、三恳等,国产的,如森兰、安邦信、惠丰、阿尔法、创杰等,已经成为用户的选择之一,甚至是产品。

        而人机界面产品,E-VIEW,信捷,威伦通,德天奥等,则早已在用户、特别是OEM用户那里确立了地位,SIEMENS,PROFACE,还有那些日本早已从大多数用户的选购单中剔除了。现在,用户对国产的人机界面产品,不是担心性能,而是担心供货能力和售后服务的问题了。

        但是,回到PLC,我们的心情依然回归沉重。前不久,凯迪恩被人机公司收购,虽然从行业并购来看是一件好事,但其中涉及到和利时,也不由得让人担心国人对自己的PLC产品的信心。浙大中自被正泰收购,本来以为借助正泰的庞大的低压电器的销售网络,可以为浙大中自的PLC产品(因为PLC与低压电器往往是共同使用的)开拓一个广泛的销路,结果,不仅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使正泰的股东对PLC这个产品没了信心,觉得不如砍掉这个部门,可能对公司的发展为有利一些。

        深圳市德天奥科技有限公司从2003年就开始进行PLC的研发和市场开拓,也一直在应用,也曾给国内从事自动化产品的公司打了一剂强心针,但不久,就归于平淡,不再吸引人的注意,甚至给人以淡出市场的感觉。实际的情形也确实有这个趋势,但从去年开始,德天奥科技开始进行了不少的扎实的市场工作,“悄悄地进村,放空的不要”,德天奥科技将市场的焦点转向以机械装备为主的OEM市场,了不少进展。

        但是,OEM的市场长期是被日本三菱和德国西门子的产品占有主导地位的。其实有些厂家需要的其实是一些低配置的PLC,可以用国内生产的,但他们就是要用日本三菱和德国西门子的产品,要让用户改变习惯、观念和配套思路,仅仅靠价格,是很难做通工作的。因为,对于OEM用户来说,自动化产品,只是机械装备的一个部分而已,他们关注的不是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如何的高,而是整台机械的性能和水平。而一个好的机械设备里,自动化的水平不一定是和档的优点。因此,德天奥科技针对这一特点,研发生产的直接使用三菱软件的PLC产品,同时世界金融危机到来,节约产品成本,推出了很多直接使用三菱软件的板式PLC产品,给中国以机械装备为主的低端OEM市场带来部分春天。

        这就像在一个好的酒店里,客人是感觉不到有服务员的存在的。但当你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很快为你把问题解决了,然后,好象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不好的酒店里,服务员一会来敲门要打扫卫生,一会儿问要不要洗衣,而真的当你有需要的时候,比如需要加一些茶叶或咖啡,或者需要一个插座或网线的时候,又半天见不到人。在后面一种情况下,即便服务员是以的茶道水平为您倒茶,或者衣服洗得十分干净,你也会觉得不舒服。

        其实,在工厂里,自动化系统也是这样。一个自动化系统运行得很好的工厂,无论是操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是不会感受到自动化系统的存在的。你看到的只是所需要的生产数据,如压力、温度、速度、流量,或者产量数据,这些数据你可能是在现场的操作台上看到的,可能是在管理者的办公室的电脑上看到的,你平时,不会觉得有一个自动化系统在工厂里忙碌地运行着。而一旦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如果自动化系统设计和工作良好的话,你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所有的数据,来分析问题的原因,而依然不会发觉其实这些数据都是自动化系统提供给你的。

        但是,在一个自动化系统设计或实施得不好的工厂里,你会经常感觉到自动化系统的存在。某个传感器坏了,信号上不来;某个软件运行不正常,导致机器出现了故障,某个阀门或开关在不该动作的时候动作了,导致事故的发生;等等。你想通过改进流程,来提高产量,却发现现有的自动化系统无法支持;生产线经常出现某种故障,导致的产品的成品率下降,想改进的时候,却发现自动化系统做不了任何事情。当负责人召集负责电气、仪表或者自动化的人来的时候,他们只会告诉你用的什么样的处理器,用的多快的网络通讯速度,用了什么样的的仪表,等等,但就是无法告诉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在许多大的制造企业里都成立了专门的自动化部,但这些自动化部的人们,则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自动化系统的本身的改进,提高自动化系统内部的性能,由于自动化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含量较高,也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其实,自动化这个问题,从它的开始的产生,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再到今后的发展,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要改善生产的产量和质量。自动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提高产量、改进流程的手段。对许多从事自动化的人员来说,这个说法似乎有些抽象,但是,对工厂的人来说,却是十分具体的要求。

        目前,在中国的自动化产品制造商和集成商里,有几个公司能够真正做到从客户的角度来关心自动化的应用呢?其实,对于OEM用户来说,这些客户,并不想知道你用的控制器是多少速度和内存的,也不关心你用的人机界面是多少分辨率的,他们只关心与他们直接相关的事情,我为此归纳了四点:一、提高产量,就是用现有的设备如何生产出多的产品;二、提高质量,就是如何降低废品和次品率,或者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三、减少设备的故障,保证生产流程的正常,用资本市场的话来说,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四、减少能源和物料的消耗,也就是降。

        做到了以上四点,就工厂来说,其目的就是为了提。做不到上述四点中的任何一点,你的自动化产品即便如花一样美丽,用户也不会有任何兴趣。

        而上述四点要做到,是与自动化系统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自动化配合根本是办不到的。但是,仅有自动化系统也是不够的,还要和工艺配合。比如,要提高一台印刷机的产量,关键就是要提高转速,要提高转速,不仅电机速度要跟上,相应的控制系统,如PLC的程序也要跟着改动。而提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抖动增加,会导致印刷质量下降,这时,就要对变速箱、收卷机构等机械部分要进行改动,甚至连印刷版辊都要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都需要自动化系统的配合,而且需要自动化方面的技术人员整体的一揽子方案,否则,在调试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而导致改造的失败。

        但是,如果自动化的技术人员能够一个合理的方案,针对整台机器进行的改进的话,那么,即便所增加的成本远远大于自动化系统所增加的成本,对工厂来说,依然是很合算的。例如,一台软包装生产线,设备的造价通常在五百民币左右,通过将主轴改为无轴系统,再提速20%,大约会增加100万左右的成本,其中自动化部分可能只有30万左右,其余的是机械的改动和试机时需要耗费的原料。但这样的改造成功后,每年可以为工厂增加大约2000万元的产值,带来大约400万元的利润,这笔帐,工厂的老板当然一算就很清楚,如果他了解了这一点,就算你不建议他上自动化系统,他也立马会来找你或找其它的自动化集成商来完成此事。

        但常见的情形是,在上面的软包装生产线的案例中,一个自动化公司为工厂提供了一个大约40万元的改造方案,老板当然很高兴。开始实施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不仅耽误了时间,而且效果也不好。由于自动化公司对机械没有掌握,事先没有预料到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因此,解决起来自然也是无从下手。往往过了半年甚至一年,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不仅自动化系统的投入看来是扔到了水里,而且光是试机用的纸张,就达到了几十万甚至百万元(印刷机的情况还好一些,如果是机械,的材料损失就可能几十万元)。这时,工厂的老板产生不信任甚至是怨恨的心情,当然是很正常的了。

        这样的结果对用户和自动化方案提供商双方来说都是一种灾难,而且是屡见不鲜的。纵观中国的自动化市场,能够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自动化公司,是不多见的。因此,作为自动化公司来说,要想真正能够稳稳地市场,就要跳出自动化的圈子,将注意力集中到用户的工艺那里,要考虑如何改进工艺,然后才能根据工艺的改进来设计自动化系统,并且要对用户的工艺、操作、机械、甚至原料和辅料的改进等方面,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那么自动化行业的系统集成商和制造商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只有当我们将注意力从自动化方面移开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发展自动化产业。但是,仔细的想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个悖论似乎不仅仅适用于自动化。

        因此,现在的自动化公司,尤其是中国的自动化公司,不能仍然将目光局限在自动化系统的内部,而是要向用户的工艺再深入了解一层,要把用户的机械参数、电气参数,尤其是用户机械设备的运行工艺,要使自己成为用户的和导师。只有当你了解了工艺,才能好地做出来合用的自动化方案,提供合理的自动化与控制产品。而一旦当你能够这样做了,你的市场就会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订单不仅像雪片般飞到,效益也不用担心了。

        而工艺是隔行如隔山的,因此,要求我们的任何一家公司在近期,可能要集中一个到几个行业,深入下去,了解用户的工艺,在一个客户这里将相关的工艺了解通透后的,并实际运行的经验,就可以在**业内对该项目进行复制和推广,这样,公司可以做成一个的OEM服务公司,而且,公司的供货范围可能不会只局限在PLC方面,而是可能扩展到人机界面、变频器、低压电器、传动装置等多个产品,使公司在同一个客户那里可以挖掘出大的营业额和利润出来。

我希望,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看到许多现在的自动化集成或代理公司会成为一些行业机械的改造的解决方案的代理和推广。而只有这样的风气起来后,国产PLC的厂家才有可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离抢占一部分可观的市场份额也就不远了。这里我说的份额是会让那些大的PLC供应商感觉心惊肉跳的份额,而不是可怜的残羹冷炙。那时候,再来和工控**们谈国产PLC的时候,我可能不会这么汗颜了。

但是,我也告诫工控**们,我们一定要有耐心。这耐心,还不像王常力所说的“要耐得住寂寞”那么简单,还要有一种不怕输、不灰心、不气馁的韧劲,要有软磨硬泡和死缠烂打的劲头;无论是从事PLC的研发、生产还是营销工作,都要带有一种令人生畏甚至令人恐怖的耐心与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尽快让国产的PLC早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达到我上面说的程度。


202104071431097571384.jpg202104071431097446074.jpg202104071431092746324.jpg



一、 简介

立式包装机是包装行业中常见的设备之一,适用于包装各类粉末、颗粒、片剂等物体,例如药片、等物品。其工作机理是通过材料拉伸进给装置进行进给,塑料薄膜经过薄膜圆筒形成筒状,经过热纵封装置封住侧面,同时包装物注入到袋中,横封机构再根据色标光电装置剪切包装长度和位置。


二、 特点

1、此次开发的包装机主要用于食品包装袋的自动包装。

2、包装速率每分钟70包左右。

3、PLC选用维控20点集体管型,触摸屏选用维控LEVI777A屏。

4、PLC负责控制,工艺逻辑简单,需要设置相关参数,大部分功能开放出来,用户通过HMI进行设置。


三、 组成部分

1、HMI部分,如图1所示为自动运行画面。左上角的停止按钮按下后,状态切换为启动,机器开始运行,自动运行过程中,手动操作被屏蔽;除了模式切换之外,还有连包停机功能,即设定生产设定包数后自动停机。

此外还有参数设置画面,报警记录显示画面和I/O监视画面等等,参数主要是对一些工艺的工作时间和延迟启动做设定,监控供用户查看PLC输入和输出的当前状态,报警画面是在包装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时先闪烁右下角的画面切换按钮,然后用户点击该按钮进入报警画面查看具体的画面信息。


2、PLC部分,在运行过程中,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可切换定长切和跟光标切两种,如图3-图5所示为定长切和跟踪切的PLC梯形图指令。跟踪切时考虑到光标故障的情况,所以添加了故障检测,当故障次数累计到设定次数时报警并停止所有工艺。

结束语

立式包装机占地面积小,运行操作简单,生产效率符合工艺需求,与枕式包装机不同的是,立式包装机整体工艺相对简单一些,而且机器规模相对小一些。这次的工程开发客户很满意,包括中间客户又提出新的需求,然后对工程进行程序添加和调试,都相对比较成功。对于维控的PLC和触摸屏,客户表示认可,并且设备已出厂。

在设计PLC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需要很多的特殊设计。比如:一台PLC强调内部诊断,结合硬件和软件,可以让设备随时检测自身工作状态的不适;一台PLC具有的软件,要使用一系列的特殊技术,能确保软件的性;一台PLC具有冗余功能,即使一部分失效,也能够维持系统运行;一台PLC还具有外加的机制,不允许通过数字通信接口随便读写内部的数据。
    PLC与常规PLC的不同还在于:PLC需要得到三方机构的认证,满足苛刻的性和性标准。地采用系统方法,来设计和测试PLC。德国的TUV和美国的FM会提供对PLC设计和测试过程的、三方立的确认和验证,
    特殊的电子线路,细致的诊断软件分析,再加上对所有可能失效进行测试的完整性设计,确保了PLC具有测定99%以上的内部元件潜在危险失效的能力。一种失效模式、影响和诊断分析(FMEDA)方法一直指导着设计,这种方法会指出每个元件是怎样引起系统失效,并且告诉你系统应该如何检测这个失效。TUV的工程师会亲自执行失效测试,把它作为他们认证过程的一个部分。

    严格的标准软件应用于PLC。这些标准需要特殊技术,避免复杂性。进一步的分析和测试,细致地检查操作系统的任务交互操作。这种测试包括实时的交互操作,比如多任务(当使用时)和中断。还需要进行一种特殊的诊断,被称为“程序流控制”和“数据确认”。程序流检查能确保基本功能能按正确的顺序执行,数据确认使所有的关键数据在存储器里进行冗余存储,并且在使用前进行有效性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PLC需要附加的软件测试技术。为了核实数据完整性检查,执行一系列“软件失效注入”测试,也就是人为对程序进行故意破坏,来检查PLC的响应是否运行在预计的方式。软件的设计和测试带有详细的文件资料,这样三方的检查员就能够明白PLC的运行原理,而多数软件开发没有使用这种规范的操作流程,这也正好说明为什么众多的垃圾软件会出现那么多的臭虫而无法发现了。
2010年,在国家及各地的高度关注下,中国物联网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933亿元,增长率达 61.1%。预计2011~2013年,随着中国物联网应用的推进、物联网面向各个行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国物联网市场将会持续增长。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长率都将保持在30%以上。
在“应用产业发展”的感召下,物联网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安防、电力、交通、医疗卫生、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又称可编程控制器,缩写为PLC。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用于控制机械的生产过程,是工业控制的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工业计算机,整个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单与实用。
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等的发展息息相关的。正是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让PLC可编程控制器成为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的主流控制技术。PLC的基本结构有电源、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通信模块所组成。其工作原理由扫描技术、用户程序执行阶段、输出刷新阶段三大部分组成。目前上PLC有美国AB,ABB,松下,西门子,三菱,欧姆龙,施耐德等,国产主要有台达,腾控,信捷等。
从控制功能来看,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1.初级阶段:从台PLC问世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由于代PLC是为了取代继电器的,因此,主要功能是逻辑运算和计时、计数功能。CPU由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构成。主要产品有:MODICON公司的084,AB公司的PDQ-IL,DEC公司的PDP-14,日立公司的SCY-022等。阶段就采用了梯形图语言作为编程方式,尽管有些枯燥,但却形成了工厂的编程标准。
2.扩展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
这一阶段PLC产品的控制功能得到很大扩展。扩展的功能包括数据的传送、数据的比较和运算、模拟量的运算等功能。这一阶段的产品有MODICON的184,284,384,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S3系列,富士电机公司的SC系列产品。
3.通信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产品与计算机通信的发展有关,形成了分布式通信网络。但是,由于各制造商各自为政,通信系统也是各有各的规范。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PLC就已经从汽车行业扩展到其它行业,作为继电器的替代品进入了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制造和造纸等多个行业。其次,产品功能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性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的产品有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S6系列,GOULD公司的M84,884等,富士电机的MICRO和TI公司的TI530等。
4.开放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由于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OSI,使 PLC在开放功能上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为通信系统的开放,使各制造厂商的产品可以通信,通信协议开始标准化,使用户得益。此外,PLC开始采用标准化软件系统,增加语言编程,并完成了编程语言的标准化工作。这一阶段的产品有西门子公司的S7系列,AB公司的PLC-5,SLC500,德维森的V80 和PPC11,加拿大ONLINECONTROL公司与合控电气公司所开发的OPENPLC等。
目前国内PLC技术发展,大有赶欧美和日台之势。而PLC技术也逐渐成熟稳定。目前的发展正在朝向针对不**业不同需求加化可定制化的路线前进。像北京的腾控科技所生产的工业级以太网一体化可编程控制器,针对工业级别的应用在功能上进一步改善,规格也进一步提高。其产品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集成工业以太网口,使用户摆脱了昂贵的编程电缆的束缚,同时控制网上的各产品可互相通讯,在线调试、扩展加方便,大的满足了各类工业企业的控制需求;二是属于宽温产品,工作温度-40~85℃,比其他同级别PLC产品,系数高。正式凭借这两大优势特点,腾控科技的PLC 产品打入市场,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成为国内不少工业企业应用的。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PLC技术在国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PLC厂家应及时掌握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的改变,抓住机遇。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