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广西西门子S7-1200代理商
ControlNet是开放的现场总线,截止1999年底在*范围内已经拥有包括Rockwell Autom-ation、ABB、Honeywell等近70家*厂商组成的成员单位,由独立国际组织——控制网国际(ControlNet International)负责管理,该组织旨在维护和发行ControlNet技术规范,管理成员单位的共同的市场推广工作。同时提供各个厂商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服务,保证 ControlNet的开放性。
控制网的通讯是基于一种全新的通讯模式:生产者/消费者通讯模式。工业控制要求控制网络提供越来越高的生产率、更高的系统性能,同时又提供确定性的、可重复的、可估计的设备间通讯。单纯提高波特率或单纯提高协议效率,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传统的网络通讯模型是源/目的型或者称点到点的通讯方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通讯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明确,在传送的报文中都包含了明确的源和地址信息,但是在源/目的网络模式下,当同一数据源上的数据向网络上其它多个节点发送数据时,必须经过多次才能实现,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的负担,降低了通讯的效率。另外,由于数据到达不同网络节点的时间可能因网络上节点数目的不同而变化,不同节点之间的同步就变得困难,通讯的实时性不能得到**。
不同于以往的通讯模式,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允许网络上的不同节点同时存取同一个源的数据。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数据被分配的标识,根据具体的标识,网络上多个不同的节点可以接收到来自同一发送者的数据,其结果是,数据的传输更为经济,每个数据源一次性把数据发送到网络,其它节点选择性的收取这些数据,不浪费带宽,提高了系统生产率,通讯效率提高,数据只须产生一次,不管有多少个节点需要接收这个数据。数据经过同样的时间传送到不同的节点,可以实现通讯的同步。
DeviceNet是一种用于连接工业设备(如限位开关、光电传感器、阀门、电动机启动器、过程传感器、条型码读入器、变频器、屏幕显示和操作界面等)与网络的现场总线,其特点是、开发容易、支持的厂家多并且不需要昂贵的连接线路。
DeviceNet是一个开放式的协议,它较初是由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开发应用。目前,DeviceNet技术属“开放DeviceNet厂商协会”归ODVA组织(Open DeviceNet Vendor Associaiton)所有和推广。ODVA在世界范围拥有300多家*自动化设备厂商的会员(如罗克韦尔自动化、ABB、欧姆龙)。中国的ODVA组织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牵头成立,目前正积极推广该技术。设备厂商只要参加ODVA组织,就可以得到有关DeviceNet协议标准,还可以加入产品讨论组来得到产品开发的帮助。DeviceNet产品的开发并不复杂。设备DeviceNet是基于CAN的技术。作为一种串行通讯技术,CAN是80年代中后期适应汽车控制网络化要求而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开放的国际标准通讯协议(ISO 11898),在包括工业自动化在内的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DeviceNet在1994年问世,1995年成为开放协议,并由ODVA负责推广,在北美及亚太地区都有日益广泛的应用。DeviceNet网络介质可采用五线制电缆,它包括了二条信号线,二条24V电源线和一条屏蔽线。DeviceNet设备可以从网络上直接获得电源,并能在线地从网络上连接和切下设备。
DeviceNet的应用优点有:
它是一种支持多方厂家产品互操作的开放式通讯标准;
能快速方便地安装;
是一种考虑未来的设计,能根据扩展和变化需要来方便地增加功能;
由设备内部的智能机制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数据生成源/消费源通讯结构提供高效的带宽;
可不断电地在线对设备组态和增加设备。
现场总线网、智能化设备仪表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影响着DCS的体系结构,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是DCS的进一步分散化。传统的DCS,在I/O控制站这一层仍然是一个集中式的结构,有些系统出于成本或其它方面的考虑,将I/O控制站的规模做得很大。这种考虑包括:高性能CPU的价格己降得很低,为了充分发挥CPU的能力,可以将一个I/O控制站的点数、回路数扩充,以降。但是这种设计提高了危险性的集中度,如果为了提高可靠性增加冗余措施,系统成本仍然会上升,因此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利用现场总线网和智能化设备、智能化仪表,加上通用的工控机*可以组成一个小型的DCS,这就对传统的DCS提出了挑战,因为基于现场总线网的DCS具有很多优越性,无论从系统的成本上、可靠性上,安装使用、维护的方便性及可扩充性上都有很大的优势。那么,传统的DCS将如何发展才能接受这个挑战呢?
答案是明确的,只有在I/O控制站这一层进一步分散化,采用现场总线网技术,形成以现场总线网基础的、以智能I/O模块构成的分布式控制站。也就是说,将过去DCS中集中式的I/O控制站变成分布式的控制站,在传统DCS网络的下一层再引入一层现场网络,形成设备级网络、控制级网络和管理级网络这样三层网络结构,以此来满足不断提高的应用需求。
DCS在形成了三层网络结构以后,基本控制单元深入到了设备控制这一级,向上,DCS的功能延伸到管理控制级,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控制、管理一体化的体系结构。
图3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其低层是以DeviceNet现场总线将设备、PLC的远程I/O点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层、中间是以ControlNet(或DH+、DH485等)将PLC、工控机以及操作员界面连接在一起的控制层网络,而上层的Ethernet以PC或工作站为主完成管理和信息服务任务。三层网络各司其职,代表了工业控制的典型结构。
工控机(IPC)结构特点
1、全钢机箱
IPC的全钢机箱是按标准设计的,抗冲击、抗振动、抗电磁干扰,内部可安装同PC-bus兼容的无源底板。
2、无源底板
无源底板的插槽由ISA和PCI总线的多个插槽组成,ISA或PCI插槽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需要有一定选择,该板为四层结构,中间两层分别为地层和电源层,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减弱板上逻辑信号的相互干扰和降低电源阻抗。底板可插接各种板卡,包括CPU卡、显示卡、控制卡、I/O卡等。
3、工业电源
为AT开关电源,平均*运行时间达到250,000小时。
4、CPU卡
IPC的CPU卡有多种,根据尺寸可分为长卡和半长卡,根据处理器可分为386、486、586、PII、PIII主板,用户可视自己的需要任意选配。其主要特点是:工作温度0-600C;装有“”计时器;低功耗,较大时为5V/2.5A。
5、其他配件:
IPC的其他配件基本上都与PC机兼容,主要有CPU、内存、显卡、硬盘、软驱、键盘、鼠标、光驱、显示器等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