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ES7515-2UN03-0AB0型号介绍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
它经历了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PMC、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PS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C几个不同时期。为与个人计算机(PC)相区别,现在仍然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个老名字。
1987年国际电工**(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任何一种控制系统都是为了实现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在设计PLC控制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较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充分发挥PLC的功能,较大限度地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是设计PLC控制系统的首要前提,这也是设计中较重要的一条原则。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就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收制现场的资料,收集相关先进的国内、国外资料。同时要注意和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人员紧密配合,拟定控制方案,共同解决设计中的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2. 保证PLC控制系统
保证PLC控制系统能够长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是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设计者在系统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程上要全面考虑,以确保控制系统。例如:应该保证PLC程序不仅在正常条件下运行,而且在非正常情况下(如突然掉电再上电、按钮按错等),也能正常工作。
3. 力求简单、经济、使用及维修方便
一个新的控制工程固然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新工程的投入、技术的培训、设备的维护也将导致运行资金的增加。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一方面要注意不断地扩大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断地降低工程的成本。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应该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而且要使控制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便、,不宜盲目追求自动化和高指标。
4. 适应发展的需要
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控制系统的要求也将会不断地提高,设计时要适当考虑到今后控制系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这就要求在选择PLC、输入/输出模块、I/O点数和内存容量时,要适当留有裕量,以满足今后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PLC几种结构形式及其特点
1 . 单元式
单元式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它将所有的电路都装入一个模块内,构成一个整体,这样体积小巧、、安装方便。
FX2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由基本单元、扩展单元、扩展模块及特殊适配器等四种产品构成。仅用基本单元或将上述各种产品组合起来使用均可。
基本单元( M ):内有 CPU 与存贮器,为必用装置。
扩展单元( E ) : 要增加I/O点数时使用的装置。
可利用扩展模块,以 8 为单位增加输入/输出点数。也可只增加输入点数或只增加输出点数,因而使输入/输出的点数比率改变。
2 .模块式
模块式可编程控制器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系统,在一块基板上插上 CPU 、电源、I/O模块及特殊功能模块,构成一个总I/O点数很多的大规模综合控制系统。
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CPU 为独立的模块 , 输入、输出也是独立模块。
3 .叠装式
它的结构也是各种单元、 CPU 自成独立的模块,但安装不用基板,仅用电缆进行单元间联接,且各单元可以一层层地叠装。
FX2 系列 PLC 是单元式和模块式相结合的叠装式结构PLC四十年来的发展概况
1985年,国际电工**(IEC)对PLC作出如下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缉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围设备的设计,都要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功能的原则”进行。
由该定义可知:PLC是一种由“事先存贮的程序”来确定控制功能的工控类计算机。
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线的自控系统基本上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变短,因而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这不仅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希望用新的控制装置来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以下10项招标指标:
①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②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
③可靠性**继电器控制装置;
④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⑤数据可直接送入起管理作用的(上位)计算机;
⑹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竟争;
⑺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注:我们中国是AC220V);
⑻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⑼在扩展时,原系统只需要进行很小的变更;
⑽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B。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台PLC,并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工控装置,以其体积小、可变性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简单易懂、操作维护方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就在美国的许多行业里得到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行业。
这一新型的工控装置的出现,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他们的*1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他们的*1台PLC。我国从1974年始研制,到1977年开始应用于工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