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子6ES7222-1HF22-0XA8使用方法
  • 西门子6ES7222-1HF22-0XA8使用方法
  • 西门子6ES7222-1HF22-0XA8使用方法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品牌西门子

西门子6ES7222-1HF22-0XA8使用方法


视频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以其直观、方便、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

1 视频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在数字视频和计算机网络等新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数字视频技术日趋成熟,并已经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跃成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第基于模拟摄像机的模拟监控系统,到第基于数字摄像机的数字监控系统,再到第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

1.1模拟视频系统

模拟监控系统发展较早,目前常称为**代监控系统。模拟视频系统存在的问题:(1)只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2)与信息系统无法交换数据。(3)监控**于监控中心.应用的灵活性较差。(4)不易扩展。

1.2基于微机平台的数字视频(DVR)

DVR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第二代监控系统.采用微机和bbbbbbs平台,在计算机中安装视频压缩卡和相应的DVR软件,不同型号视频卡可连接1/2/4路视频,支持实时视频和音频,是**代模拟监控系统升级实现数字化的可选方案,适合传统监控系统的改造,不适合新建的监控系统、又要求实现远程视频传输(超过1—2公里)的系统。DVR系统从监控点到监控中心为模拟方式传输.与**代系统相似存在许多缺陷,要实现远距离视频传输需铺设(租用)光缆、在光缆两端安装视频光端机设备,系统建设成本高,不易维护、且维护费用较大。

1.3基于嵌入式视频服务器的网络化视频

随着Internet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内容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具有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内容服务即将成为主流,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视频系统使用现有的网络系统,采用嵌入式的“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从监控点、监控中心、监控工作站的数字化处理,是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视频系统与上述**、二代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1)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需要为新建监控铺设光缆、增加设备,实现远程视频。(2)系统扩展能力强,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增加监控点设备就可扩展新的监控点,维护费用低,网络维护由网络提供商维护,设备是即插即用、免维护系统。(3)系统功能强大、利用灵活、全数字化录像方便于保存和检索。(4)在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只要安装了客户端的软件.给予相应的权限就可成为监控工作站。嵌入式设备的监控系统的优点是,系统是专门设计的独立设备,不像插卡系统那样受通用计算机系统中其他软、硬件的影响,因此性能上更稳定,且便于安装、管理和维护。我们根据实际的需要,开发了一套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视频设备。本文着重介绍其硬件实现。[2]

2 系统的硬件设计

整个系统由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USB HOST接口的存储模块、10/100M以太网接口等五部分组成,其主要设计思想是(见图一):将CCD摄像头采集的模拟信号送入图像采集模块进行A/D转换,然后在时序和控制信号的作用下,把图像数据送到AT91RM9200,AT91RM9200对采集来的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判断图像中是否有动目标,并提取出动目标,再将当前图像中动目标的位置信息和较近被记录下的图像中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相似度比较,决定是否记录当前图像。这样的方法能有效的避免长时间记录静止不变的图像,减少了存储介质的浪费,也减轻了资料检索的工作量。为了方便资料的存储与提取,给AT91RM9200的USB HOST接口接USB存储设备来存储图像数据,最后通过把图像数据通过因特网传输到用户终端。



图一 系统框图


2.1 图像采集模块

系统使用的图像采集设备是CCD摄像头,成像器件:1/4 "SHARP CCD,有效像素:PAL:512x582、NTSC:512x492;水平清晰度:420TV LINE;扫描频率:PAL/NTSC: 50Hz/60Hz。

由于CCD输出的是模拟信号,要经AD转换才能送给CPU进行处理,ADC芯片采用Philips的SAA7114,SAA7114有六路模拟输入,内置模拟源选择器可构成6×CVBS、2×Y/C2×CVBS、1×Y/C和4 ×CVBS;两路模拟预处理通道,内有抗混迭滤波器;CVBS或Y/C通道含完全可编程静态增益控制或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对CVBS、Y/C通道可进行自动钳位控制;能自动检测50Hz/60Hz场频,并可自动在PAL和NTSC制式进行切换;能将PAL、NTSC和SECAM信号解码及模数变换得到符合ITU-601/ITU-656的数字电视信号。该芯片是目前视频解码芯片中接收视频源的宽容性及视频解码图像质量较好的一种。其通过I2C接口,进行初始化设置。SAA7114的 A/D转换精度是9b,并行输出8b视频输出带为27 MHz。每一个时钟周期(1/27MHz)并行输出1个字节,除了输出数字象素外,SAA7114还输出时钟信号以同步。可以通过设置SAA7114的相关寄存器来控制SAA7114输出图像的尺寸。[3]

同步FIFO采用TI公司的SN74ACT7881,大小为1024b×18,同步FIFO与SAA7114的接口速度为27MHz,宽度为8b。FIFO与AT91RM9200的接口速度可以配置为27MHz,宽度为16b。当FIFO中快写满数据时,给AT91RM9200发出控制信号以使AT91RM9200产生中断,取走FIFO中的数据。

3.2图像处理模块

AT91RM9200是图像处理模块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系统初始化和后续的图像处理,系统采用ATMEL公司的AT91RM9200。该芯片融合了ARM920T ARMThumb 处理器,工作于180 MHz时性能高达200 MIPS,存储器管理单元,16-K 字节的数据缓存,16-K字节的指令缓存, 支持SDRAM,静态存储器,Burst Flash,无缝连接的CompactFlash,SmartMedia及NAND Flash。存储控制器(MC) 管理ASB 总线并较多达4 个主机的访问控制。它通过一个总线判决器和一个地址译码器将4G字节的地址空间分区来访问内置的SRAM与ROM,内置外设及通过外部总线接口(EBI) 的外部存储器 。它还可通过一个异常中止状态与一个失调检波器来帮助应用程序调试。SAA7114的初始化接口采用AT91RM9200的两线接口(TWI),图1是AT91RM9200跟SAA7114的连接图。



图三 AT91RM9200与SAA7114的连接图


3.3 数据存储部分设计

由于CCD摄取的图像数据很大,而系统的自带的存储器无法满足大量数据的存储要求,因此我们利用的RM9200自带的USB2.0主机端口来外接移动移动硬盘来存储图像数据。

USB主机端口在主机应用中与USB连接。它处理开HCI协议(开主机控制器接口)及USB v2.0全速与低速协议。它还给ASB提供简单的读/ 写协议。USB 主机端口集成一个根集线器,并在下游端口集成收发器。它提供几个半双工高速串行通信端口,速率为12 Mbit/s。较多可连接127 个USB 器件( 打印机、照相机、鼠标、键盘、硬盘等),而USB集线器可使用“ 分层星型”布局与USB 主机连接。USB主机端口控制器与开HCI规范完全兼容。

3.4 网络传输部分设计

图像数据由CCD摄像头采集后传回嵌入系统,系统数据保存在外带的移动硬盘中,而远程的客户端则通过Internet来访问和读取系统的图像信息。系统的以太网部分采用RM9200自带的的10/100自适应以太网接口。


[NextPage]
图四 为以太网模块的硬件图


图四为以太网模块的硬件图,当使用AT91RM9200的以太网接口,在片以太网卡进行数据的发送时,根据以太网协议IEEE802.3/l,完成网络逻辑层和物理层之间的工作。运用DMA通道进行数据的发送,不影响AT91RM9200的Processor正常运行。[4]首先正确设置传送控制寄存器和传送地址寄存器的传送数据块字节数、数据块存储首地址等参数,随后依次从*数据存储区地址取32b数据,送人内部发送缓冲器中,由对数据进行封装发送,同时记录已传送字节数,直到数据块发送完毕。当发送完一组数据后,发出DMA中断请求,由AT91RM9200进行相应的处理。

4 小结

本文在充分用AT91RM9200本身的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一种小型网络视频服务器的硬件架构,不仅能轻而易举地避免了以往模拟监控系统需要专有布线网络的问题,轻松解决信号长距离传输问题,而且由于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有良好好的可扩展性和经济实用性.

本文作者创新点:采用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大提高了小型网络视频服务器的抗干扰能力,有良好好的可扩展性和经济实用

202202231632195886964.jpg202202231632198368504.jpg


1 引言

在大中功率应用中,连续导通模式(CCM)的Boost-PFC 拓扑,结构简单,输入电流脉动小,是成熟的,得到了应用广泛[1]。其缺点是电路工作时,始终有3只半导体器件存在导通压降,在大电流状态下损耗较大。近年来,由传统Boost-PFC衍生出两种无桥拓扑,Bridgeless-Boost 和Halfbridge-Boost。它们省略了Boost-PFC的整流桥,减少了一只二极管的通态损耗,提高了效率。

下面研究比较了这两种无桥拓扑,进行了分析,在对其工作模态、控制方式及优缺点进行了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Halfbridge-Boost 拓扑一种新的控制方式,并作了和试验的验证。

2 原理分析

图1(a)为电容滤波整流电路,以MOSFET替换整流桥中两个二极管,即可构成无桥拓扑。图1 (b)为Bridgeless-Boost,图1(c)为Halfbridge-Boost,两者拓扑结构类似,与传统Boost-PFC 相比,它们的电流回路减少一个二极管,可提升1%的效率。下面分别对这两种拓扑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2.1 Bridgeless-Boost 拓扑

图1(b)中,D1,D2为快恢复二极管。MOSFET开关管Q1,Q2分别充当两个Boost变换器主开关,在交流输入电压的正负半周交替工作,可采用传统Boost-PFC 的控制策略。两MOSFET共源极,并与直流侧地相连,因此驱动毋需隔离,可直接利用Boost-PFC控制芯片同时驱动两管。

根据输入电压的正负半周,Bridgeless-Boost 拓扑可分为两个工作模态(图2)。

模态一:输入电压正半周,电感电流为正方向。Q2的体内二极管始终导通,二极管D2截止。Q1,D1充当Boost-PFC 的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VN为中线电压,有关系式VN=Va=VGND。

模态二:输入电压负半周,电感电流为负。Q1 的体内二极管始终导通,二极管D1截止。Q2,D2 组成Boost-PFC 结构。有Va=VGND,因为是浮动电压,所以VGND 的幅值与开关管Q2 的状态有关。当Q2 开通,VGND=Vb= VN;当Q2 关断,二极管D2 续流,VGND=VNVc。可知VGND为与Q2开关频率相同的高频方波电压,峰峰值为Vc≈400V。

由于直流母线与大地之间存在的寄生电容C1,C2(图2 中虚线所示),VGND以电流i=C×dvdt 对电容C1,C2充电。由上文分析可知幅值很大,与开关频率相同。因此C1,C2可等效为两个高频共模干扰源。

有关Bridgeless-Boost拓扑的文献较多[2]。研究表明只要略微改进外围采样电路,它就能使用传统Boost-PFC芯片控制,但它所产生的共模传导EMI比传统Boost-PFC约高出10dB。

2.2 Halfbridge-Boost拓扑

如图1(c)所示,两开关管Q1,Q2 组成半桥桥臂,驱动需隔离,驱动信号互补。同样,根据输入电压的正负半周,Halfbridge-Boost拓扑可分为两个工作模态见(图3)。

模态一:输入电压正半周,电感电流为正。二极管D1 截止,D2 导通。开关管Q2和Q1 的体内二极管构成Boost-PFC结构,Q1开通起到同步整流的作用。有关系式:VN=VGND。

模态二:输入电压负半周,电感电流为负。二极管D2 截止,D1 导通。开关管Q1和同步整流管Q2 构成Boost-PFC结构。有VGND=VN- VC。

[NextPage]

综合两个模态,VGND 为工频方波,EMI 影响很小。Halfbridge-Boost传统控制方法采用滞环控制[3~4],需要使用乘法器和采样输入电压信号,开关频率不固定,动态响应慢,而且只能采用分立电路,没有功能完善的集成控制芯片。

Halfbridge-Boost 本质上工作在Boost-PFC 状态,但主开关随着输入电压极性而切换。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Boost-PFC控制芯片,但必须附加一定的控制逻辑,以抵消拓扑结构的影响。

令PFC控制芯片输出信号为G,两互补开关管驱动信号分别为Q1,Q2,,有关系Q1=Q军2。输入电压为Vi,对其过零比较得到信号Z,推导得到逻辑关系式(1)。

3 和试验结果

应用SIMetrix 软件对单周期控制(one-cyclecontrol)的Halfbridge-Boost拓扑进行4(a、b),验证了关系式(1)。并采用IR1150IS单周期控制PFC芯片制作了100W实验电路。

图4(c)为实验电路波形。图中1通道为芯片电流采样波形,2通道为输入电压波形。显示出电流呈功率因数很高的正弦波。而图4(c)显示了输入电压和对其过零比较得到信号Z之间的关系。图4(d)为与实验电路对应的结果。

对比试验和波形可发现,实验电流采样信号叠加有高频噪声。分析其Halfbridge-Boost 结构可知,由于拓扑利用MOSFET寄生二极管作续流二极管,其典型反向恢复时间trr≈300ns,即使使用具有快恢复特性寄生二极管的第五代高性能MOSFET trr≈100ns。Bridgeless-Boost 中使用的超快恢复二极管的相比,仅有几十ns 的反向恢复时间。因此Halfbridge-Boost 必然会产生更大的电流尖峰和开关损耗。

4 结论

在EMI要求不严格的场合,Bridgeless-Boost拓扑以其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率成为替代传统Boost-PFC的可以选择。但其EMI共模干扰为结构性难题,在不增加拓扑结构复杂程度的前提下难以克服。而随着功率器件的发展和控制集成化,Halfbridge-Boost 拓扑表现出发展的潜力。

一、多点接口(MPI)
S7—300/S7—400可以通过MPI接口组成PLC网络,MPI网采用全局数据(be Data)通信模式,可在PLC之间进行少量数据交换。它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和软件,,用法简。
MPI网用于连接多个不同的CPU或设备.MPI符合RS—485标准,具有多点通信的性质.MPI的波特率设定为187.5kbps. 
、多点接口(MPI)全局数据设置
GD通信的数据结构
GD通信应用
1.建立MPI站1的硬件组态
2.设置MPI站1的站地址
3.建立MPI站2的硬件组态,打开组态界面的CPU特性,设置MPI站2的站地址
4.点击Configure Network 进入配置网络界面
5.打开全局数据表 Options/Define bbbbbb Date
6.生成并装载全局数据,实现CPU到CPU通讯
发送/接收数据规则:1个MPI站的发送数据可以发送到多个MPI站,1个MPI站的接收数据只能接收1个MPI站的发送数据。
SIMATIC S7300(1)站和SIMATIC S7300(2)站的控制程序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