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西门子模块6ES7212-1AB23-0XB8量大从优
重要的作用。
项目细节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就对三峡工程的重大装备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采购世界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制造工业发展,较终立足于国内制造。根据“技贸结合,转让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的基本原则,在三峡工程重大装备采购中,坚持运用国际招标的,引进关键技术。
此次的机组主控监控系统的通讯平台就是采用德国赫思曼的工业以太网专题">工业以太网产品和设备来进行自动化网络的装备。通过建立国际技术良好的赫思曼工业专网与ABB的集散控制系统配合,对电厂的主机组进行全面的监控操作。
双环结构的工控专网可以保证在四个不同故障点同时产生时不影响主数据通讯的正常。
控制中心的核心交换机 MACH3002与分控中心的接口机、控制中心的主数据库务器进行冗余连接。通 过两条独立的链路与设备通讯,一旦主线发生故障,系统通过上位机软件进行主备切换。这种情况 下,故障的检测和恢复时间取决于系统软件的性能。
系统需求
传输距离长
网络实施,要求易扩展,后期网络接入主干时不应影响已投入使用网络的运行
设备要求很高的可靠性,满足无人职守的需要
单点的链路故障不应该影响网络数据的传输
现场工作环境恶劣,海拔较高达2150m,潮湿,强电磁干扰
解决方案
交换式100Mbps/s工业以太网专题">工业以太网
主干交换机采用多模光纤收发器1300nm时8dB连接概算,支持大约5km的传输距离
电厂主控系统的主干网采用Hirschmann的HIPER-Ring技术,通过多模光纤连成双环双节点的拓扑结 构;各机组控制系统设备采用冗余主备机制上联至环形专网。HIPER-Ring技术保在链路出现单点故障时可以在500ms的时间内实现自愈,各子系统与中心控制室的实时数据不会丢失。
○控制类产品名目繁多,各家叫法不一。通常使用的控制类产品包括DCS、PLC两大类。我们又将DCS的概念拓展到FCS。
DCS(Distributed Contorl System)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
PLC(Program Logic Control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FCS(FieldBus Contorl Syestem),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发展到现在,DCS和PLC之间没有一个严格的界线,在大多数人看来,大的系统就是DCS,小的系统就叫PLC。当然,这么说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还不对。现在我们来重新建立这个观念。
○首先,DCS和PLC之间有什么不同?
1、从发展的方面来说:
DCS从传统的仪表盘监控系统发展而来。因此,DCS从先天性来说较为侧重仪表的控制,比如我们使用的YOKOGAWA CS3000 DCS系统甚至没有PID数量的限制(PID比例微分积分算法,是调节阀、变频器闭环控制的标准算法,通常PID的数量决定了可以使用的调节阀数量)。
PLC从传统的继电器回路发展而来,较初的PLC甚至没有模拟量的处理能力,因此,PLC从开始就强调的是逻辑运算能力。
2、从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的方面来说:
市场上控制类产品繁多,无论DCS还是PLC,均有很多厂商在生产和销售。对于PLC系统来说,一般没有或很少有扩展的需求,因为PLC系统一般针对于设备来使用。一般来讲,PLC也很少有兼容性的要求,比如两个或以上的系统要求资源共享,对PLC来讲也是很困难的事。而且PLC一般都采用**的网络结构,比如西门子的MPI总线网络,甚至增加一台操作员站都不容易或成本很高。
DCS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各厂家自成体系,但大部分的DCS系统,比如横河YOKOGAWA、霍尼维尔、ABB等等,虽说系统内部(过程级)的通讯协议不尽相同,但操作级的网络平台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以太网络,采用标准或变形的TCP/IP协议。这样就提供了很方便的可扩展能力。在这种网络中,控制器、计算机均作为一个节点存在,只要网络到达的地方,就可以随意增减节点数量和布置节点位置。另外,基于bbbbbbs系统的OPC、DDE等开放协议,各系统也可很方便的通讯,以实现资源共享。
3、从数据库来说:
DCS一般都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换句话说,在DCS系统中一旦一个数据存在于数据库中,就可在任何情况下引用,比如在组态软件中,在软件中,在趋势图中,在报表中……而PLC系统的数据库通常都不是统一的,组态软件和软件甚至归档软件都有自己的数据库。为什么常说西门子的S7 400要到了414以上才称为DCS?因为西门子的PCS7系统才使用统一的数据库,而PCS7要求控制器起码到S7 414-3以上的型号。
4、从时间调度上来说:
PLC的程序一般不能按事先设定的循环周期运行。PLC程序是从头到尾执行一次后又从头开始执行。(现在一些新型PLC有所改进,不过对任务周期的数量还是有限制)而DCS可以设定任务周期。比如,快速任务等。同样是传感器的采样,压力传感器的变化时间很短,我们可以用200ms的任务周期采样,而温度传感器的滞后时间很大,我们可以用2s的任务周期采样。这样,DCS可以合理的调度控制器的资源。
5、从网络结构发面来说:
一般来讲,DCS惯常使用两层网络结构,一层为过程级网络,大部分DCS使用自己的总线协议,比如横河的Modbus、西门子和ABB的Profibus、ABB的 CAN bus等,这些协议均建立在标准串口传输协议RS232或RS485协议的基础上。现场IO模块,特别是模拟量的采样数据(机器代码,213/扫描周期)十分庞大,同时现场干扰因素较多,因此应该采用数据吞吐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的网络标准。基于RS485串口异步通讯方式的总线结构,符合现场通讯的要求。
IO的采样数据经CPU转换后变为数据或实形数据,在操作级网络(*二层网络)上传输。因此操作级网络可以采用数据吞吐量适中、传输速度快、连接方便的网络标准,同时因操作级网络一般布置在控制室内,对抗干扰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采用标准以太网是较佳选择。TCP/IP协议是一种标准以太网协议,一般我们采用100Mbit/s的通讯速度。
PLC系统的工作任务相对简单,因此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一般不会太大,所以常见的PLC系统为一层网络结构。过程级网络和操作级网络要么合并在一起,要不过程级网络简化成模件之间的内部连接。PLC不会或很少使用以太网。
6、从应用对象的规模上来说:
PLC一般应用在小型自控场所,比如设备的控制或少量的模拟量的控制及联锁,而大型的应用一般都是DCS。当然,这个概念不太准确,但很直观,习惯上我们把大于600点的系统称为DCS,小于这个规模叫做PLC。我们的热泵及QCS、横向产品配套的控制系统一般就是称为PLC。
○说了这么多PLC与DCS的区别,但我们应该认识到,PLC与DCS发展到今天,事实上都在向彼此靠拢,严格的说,现在的PLC与DCS已经不能一切开,很多时候之间的概念已经模糊了。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彼此的相同(似)之处。
1、从功能来说:
PLC已经具备了模拟量的控制功能,有的PLC系统模拟量处理能力甚至还相当强大,比如横河FA-MA3、西门子的S7 400、ABB 的Control Logix 和施耐德的Quantum系统。而DCS也具备相当强劲的逻辑处理能力,比如我们在CS3000上实现了一切我们可能使用的工艺联锁和设备的联动启停。
2、从系统结构来说:
PLC与DCS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移植到计算机系统控制上了,传统的编程器早就被淘汰。小型应用的PLC一般使用触摸屏,大规模应用的PLC全面使用计算机系统。和DCS一样,控制器与IO站使用现场总线(一般都是基于RS485或RS232异步串口通讯协议的总线方式),控制器与计算机之间如果没有扩展的要求,也就是说只使用一台计算机的情况下,也会使用这个总线通讯。但如果有不止一台的计算机使用,系统结构就会和DCS一样,上位机平台使用以太网结构。这是PLC大型化后和DCS概念模糊的原因之一。
3、PLC和DCS的发展方向:
小型化的PLC将向更专业化的使用角度发展,比如功能更加有针对性、对应用的环境更有针对性等等。大型的PLC与DCS的界线逐步淡化,直至完全融和。
DCS将向FCS的方向继续发展。FCS的核心除了控制系统更加分散化以外,特别重要的是仪表。FCS在国外的应用已经发展到仪表级。控制系统需要处理的只是信号和提供人机界面以及逻辑控制,整个模拟量的控制分散到现场仪表,仪表与控制系统之间*传统电缆连接,使用现场总线连接整个仪表系统。(目前国内有横河在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中用到了FCS仪表级采用的是智能化仪表例如:EJX等,具备世界较先进的控制水准)。
○如何正确对待PLC和DCS?
我个人从不强调PLC和DCS之间孰优孰劣,我把它们使用了一个新名词“控制类产品”。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是较适合用户的控制系统。绝大多数用户不会因为想使用一套DCS而去使用DCS,控制类产品必须定位在满足用户的工艺要求的基础之上。其实提出使用DCS还是PLC的用户大抵是从没接触过自控产品或有某种特殊需求的。过分强调这个东东只会陷入口舌之争。
从PLC与DCS之间的区别
从PLC与DCS之间的区别和共同之处我们了解了控制类产品的大抵情况。注意,作为专业人士,我们自己不要为产品下PLC还是DCS的定义,自己的心理上更不能把产品这样来区别对待。
MCGS的五大组成部分
MCGS组态软件建立的工程由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分别进行组态操作,可以完成不同的工作,且具有不同的特性。
(1)主控窗口
主控窗口确定了工业控制中工程作业的总体轮廓、运行流程、菜单命令、特性参数和启动特性等内容,是应用系统的主框架。在主窗口中可以放置一个设备窗口和多个用户窗口,主控窗口负责调度和管理这些窗口的打开或关闭。主要的组态操作包括:定义工程名称,编制工程菜单,设计封面图形,确定启动的窗口,设定动画刷新周期,*数据库存盘文件名称及存盘时间等。
(2)设备窗口
设备窗口是连接和驱动外部设备的工作环境。设备窗口专门用来放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设备构件,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操作和控制。设备窗口通过设备构件吧外部设备的数据采集进来,送人实时数据库中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一个应用系统只有一个设备窗口,运行时,系统自动打开设备窗口来管理和调度所有设备构件正常工作,并在后立运行。
(3)用户窗口
用户窗口主要用于设置工程中人机交互的界面。其中可以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图形对象:图元、图符和动画构件。图元和图符对象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设计制作图形画面和定义动画显示与操作模块,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通过在用户窗口内放置不同的图形对象来搭建多个窗口,用户可以构件各种复杂的图形界面,以便用不同的方式实现数据和流程的可视化。
组态工程中的用户窗口,较多可以定义512个。所以的用户窗口均位于窗口内,其打开时窗口可见,关闭时窗口不可见。允许多个用户窗口同时处于打开状态,其位置、大小和边界等属性可以随意改变或设置。
(4)实时数据库
实时数据库是工程各个部分的数据交换与处理中心,是MCGS系统的核心。它将MCGS工程各个部分连接成**的整体。本窗口内定义的不同类型和名称的变量,将作为数据采集、处理、输出控制、动画连接及设备驱动的对象。
MCGS用实时数据来管理所有的实时数据。从外部设备采集来的实时数据送入实时数据的报警处理和存盘处理。因此,实时数据库所存储的单元,不单单是变量的数值,还包括变量的特征参数(属性)以及对该变量的操作方法(设置报警性、报警处理、存盘处理等)。这种将数值、属性和方法封装在一起的数据称为数据对象。实时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不仅仅为其他部分提供服务,还为系统各个功能部件提供数据共享。
(5)运行策略
运行策略是对系统运行的流程实现有效控制的手段。本窗口主要完成对工程运行流程的控制。包括编程控制程序(if……then脚本程序)和选用各种功能构件,例如数据提取、定时器、配方操作和多媒体输出等。
运行策略本身是系统提供的一个框架,里面放置有策略条件构件和由策略构件组成的策略的定义,使系统能够按照设定的顺序和条件操作实时数据库,控制用户窗口的打开、关闭并确定设备构件的工作状态等,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工作过程的精确控制。
一个应用系统有三个固定的运行策略:启动、循环策略、和退出策略,用户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创建新的用户策略、循环策略、报警策略、事件策略、热键策略,并且用户较多可创建521个用户策略。启动策略在应用系统开始运行时调用,退出策略在应用系统退出运行时调用,循环策略由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定时循环调用,用户策略供系统中的其他部件调用。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