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西门子模块6ES7223-1BH22-0XA8售后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plc的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系统的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控制系统,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设备所造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控制系统性,一方面要求控制系统生产厂家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plc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影响
2.1 干扰一般分类
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迭加所形成。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配电器供电室,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以上。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让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2 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
2.2.1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为复杂。若控制系统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受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
一是直接对控制系统内部的辐射,电路感应产生干扰;
二是对控制系统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控制系统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2.2.2 系统信号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
(1) 来自电源的干扰。实践证明,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笔者在某工程调试中遇到过,后换隔离性能高的控制系统电源,问题才得到解决。
控制系统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路。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如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控制系统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其机构及制造工艺因素使其隔离性并不理想。实际上,由于分布参数特别是分布电容的存在,隔离是不可能的。
(2)来自信号线的干扰。与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控制系统因信号引入干扰造成i/o模件损坏数相当严重,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3)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的干扰。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控制系统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控制系统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增大。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有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形成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控制系统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控制系统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控制系统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程序跑飞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
2.2.3 控制系统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控制系统制造厂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是无法改变,可不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业绩或经过考验的系统。
3 plc工程的抗干扰设计
为了保证系统在工业电磁环境中免受或减少内外电磁干扰,从设计阶段开始便采取三个方面抑制措施: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三点就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原则。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制造单位设计生产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产品,且有赖于使用部门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中予以考虑,并结合具有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证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运行性。进行具体工程的抗干扰设计时,应主要以下两个方面。
3.1 设备选型
在选择设备时,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其包括了电磁兼容性(emc),尤其是抗外部干扰能力,如采用浮空技术、隔离性能好的控制系统系统;其次还应了解生产厂给出的抗干扰指标,如共模拟制比、差模拟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另外是靠考查其在类似工作中的应用实绩。在选择国外进口产品要注意:我国是采用220v高内阻电网制式,而欧美地区是110v低内阻电网。由于我国电网内阻大,零点电位漂移大,地电位变化大;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对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高,在国外能正常工作的控制系统产品在国内工业就不一定能运行,这就要在采用国外产品时,按我国的标准(gb/t13926)合理选择。
3.2 综合抗干扰设计
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干扰的抑制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对控制系统及外引线进行屏蔽以防空间辐射电磁干扰;对外引线进行隔离、滤波,特别是原理动力电缆,分层布置,以防通过外引线引入传导电磁干扰;正确设计接地点和接地装置,完善接地系统。另外还利用软件手段,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
3.3 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干扰
在控制系统中,电源占有重要的地位。电网干扰串入控制系统主要通过控制系统系统的供电电源(如cpu 电源、i/o电源等)、变送器供电电源和与控制系统系统具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等耦合进入的。现在,对于控制系统系统供电的电源,一般都采用隔离性能较好电源,而对于变送器供电的电源和控制系统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的供电电源,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普遍还不够,主要是使用的隔离变压器分布参数大,抑制干扰能力差,经电源耦合而串入共模干扰、差模干扰。所以,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抑制带大(如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以减少控制系统系统的干扰。
此外,为保证电网不中断,可采用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提高供电的性。并且ups还具有较强的干扰隔离性能,是一种理想电源。
3.4 电缆的选择及敷设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辐射电磁干扰,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在某工程中,采用了铠装屏蔽电力电缆,从而降低了动力线生产的电磁干扰,该工程投产后了满意的效果。
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信号电缆应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行敖设,以减少电磁干扰。
3.5 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信号在接入机柜前,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以减少共模干扰;在信号两间加装滤波器可减少差模干扰。由于电磁干扰的复杂性,要根本干扰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组态时,还应在软件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常用的一些措施: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可有效周期性干扰;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并采用动态零点,可有效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设置软件陷阱等提高软件结构性。
3.6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系统接地方式有:浮空方式、直接接地方式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dcs/plc控制系统而言,它属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入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1mhz,所以系统接地线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控制系统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接地点以单的接地线引向接地。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用一根大截面铜母线(或绝缘电缆)连接各装置的柜体接地点,然后将接地母线直接连接接地。接地线采用截面大于22mm2的铜导线,总母线使用截面大于60mm2的铜排。接地的接地电阻小于2ω,接地埋在距建筑物10~15m远处,而且控制系统系统接地点与强电设备接地点相距10m以上。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控制系统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4 结束语
系统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对症,才能够使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1 自动智能仓储系统简介
智能仓储系统是集机、电、微机、数据库为一体的产品。使用智能仓储系统的目的是能率地利用存储空间提高保管使用率且存放。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其性、灵活性、适应工厂现场控制等诸多优点在自动仓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plc能对上位机传送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完成数据采集、逻辑运算输入输出控制等功能,然后把指令发给变频器控制电机操作完成动作。
2 自动智能仓储系统组成
本例智能仓储系统的现场人机界面采用触摸屏,对电机的控制采用变频器,控制系统主控单元采用siemens s7-200 plc。智能仓储系统中plc的输入设备有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因智能仓储系统的输入量太多,本项目采用了两个plc数字量扩展模块em221。
3 plc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协议
西门子s7- 200系列的plc可以在四种通信模式下工作:ppi模式、mpi模式、profibus - dp模式和自由口通信模式。
ppi协议用于点对点接口, 是一个主/从协议。ppi方式用于与西门子公司的plc编程器或其它产品通信其通信协议是不公开的。
mpi协议适用于多点接口, 可以是主/主协议或主/从协议。
profibus-dp是西门子支持的现场总线网络。这种方式使得plc可通过profibus的dp通信接口接入现场总线网络从而扩大plc的使用范围。
自由口(freeport)通信模式是对用户开放的。自由口通信模式是由用户程序来控制cpu的串口通信。它是s7-200系列plc一个很有特色的功能。
本项目选用的s7200-226有两个通信口,一个通过em277采用mpi协议与触摸屏通信,一个采用自由口通信与变频器通信。在软件编写时,采用使用ppi协议pc/ppi电缆与pc通信。
3.1 使用ppi协议的plc编程电缆
本例智能仓储系统的plc程序在pc(个人计算机)上使用西门子的step7-micro/win32软件编写,step7-micro/win32是用于s7-200系列plc的开发工具,它使用pc机上的com口通过一条pc/ppi编程电缆连到plc的编程口上。虽然pc机的标准串口为rs232,但西门子公司提供的pc/ppi电缆带有rs232/rs485电平转换器因此在不增加任何硬件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地将plc和pc机互联。运行软件step7-micro/win32的pc(个人计算机)可以认为是一个ppi主站。
3.1.1 pc/ppi电缆的连接
将pc/ppi电缆有“pc”的rs-232端连接到计算机的rs-232通信接口,标有“ppi”的rs-485端连接到cpu模块的通信口,拧紧两边螺丝即可。
pc/ppi电缆上的dip开关选择的波特率应与编程软件中设置的波特率一致。初学者可选通信速率的默认值9600bps。4号开关为1,选择10位模式,4号开关为0是11位模式,5号开关为0,选择rs-232口设置为数据通信设备(dce)模式,5号开关为1,选择rs-232口设置为数据终端设备(dte)模式。未用调制解调器时4号开关和5号开关均应设为0。
3.1.2 pc/ppi电缆通信设置
step7--micro/win 32的指令树中单击“通信”图标,或从菜单中选择“检视→通信”选项,将出现通信设置对话框,“→”表示菜单的上下层关系。在对话框中双击pc/ppi电缆的图标,将出现pc/pg接口属性的对话框。单击其中的“属性(properties)”按扭,出现pc/ppi电缆属性对话框。初学者可以使用默认的通信参数,在pc/ppi性能设置窗口中按“default(默认)”按扭可获得默认的参数。
3.2 plc与变频器间的自由口通信模式
在工业控制中,交流电机的拖动越来越多的由变频器完成,传统的变频拖动控制采用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对变频器进行控制,信号易受干扰,出现通信错误。本项目采用plc对变频器控制,减小了系统布线,避免现场可能的各种电磁干扰对控制设备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在本项目中,plc与变频器间的通信采用基于uss的自由口通信模式。
3.2.1通信口初始化
在进行通信之前, 先对通信口初始化。s7-200系列plc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特殊寄存器smb30(smb130)及其它特殊寄存器进行设置来实现的,
可通过smb30(通讯口0)允许自由口模式,但只有在cpu处于run模式时自由口模式才能允许。当cpu处于stop模式时,自由口通讯停止,通讯口转换成正常的ppi协议操作。
3.2.2 uss协议
step 7-micro/win32提供了uss指令库,uss指令库可以对变频器进行串行通讯控制,uss指令库使用s7-200 cpu的自由口通讯模式编程实现。
uss协议的通信字符格式为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一位偶校验位和八位数据位。数据报文大长度位256个字节,包括3字节的头部、1字节的校验码和主数据块,数据块按照字的方式组织,高字节在前。主站与从站间的报文格式为:
stx lge adr 1 2 … … n bcc
stx:起始字符,总是02h;
lge:报文长度,n+2;
adr:从站地址及报文类型;
bcc:bcc 校验符。
在adr和bcc之间的数据字节称为uss的净数据。主站和从站交换的数据都包括在每条报文的净数据区域内。净数据区由pkw区和pzd区组成。
pkw pzd
pke ind pwe1 … … pwen pzd1 … … pzdn
pkw:此区域用于读写参数值、参数定义或参数描述文本并可修改和参数的改变。其中:pke:参数标记,用来控制传动装置的参数读写。位0~10为参数号位,12~15为参数读写控制。
ind:参数索引,是16位的区域,通用传动装置应设为0。
pwe:参数值。pzd为过程控制数据域,根据发送/接收报文格式的有所不同。
stw为控制字。
zsw为状态字。
sw为设置点。
iw为实际值。
pzd 报文格式
pzd1 pzd2 pzd3 pzd4
stw sw1 sw3 sw2 主站到从站
zsw iw1 iw3 iw2 从站到主站
3.3 plc与触摸屏间的mpi通信模式
3.3.1触摸屏
触摸屏的采用降低了人机沟通的障碍。人机界面(hmi)是操作人员与机器设备之间双向沟通的桥梁,是用户可以自由地组合文字、按钮、图形、数字等来处理、监控、管理或应付随时可能变化信息的多功能显示屏幕。使用人机界面,不必太制按钮便可实现手动、自动等多种功能,增进了人员与设备的信息交流,数据的修改,故障报警的识别变得易如反掌。
3.3.2触摸屏与plc间的mpi通讯
本例工程中屏与s7-200 plc通过mpi口通讯,屏的编程软件是winncc flexible 2008。plc与触摸屏间通过em277模块转接。
em277模块是专门用于profibus-dp协议通信的智能扩展模块。em277机壳上有一个rs-485接口,通过接口可将s7-200系列cpu连接至网络,它支持profibus-dp和mpi从站协议,本工程采用mpi从站协议。em277模块上的地址选择开关可进行地址设置,地址范围为:0~99。em277能读写s7-200 cpu中定义的变量数据块。这样,使触摸屏能与plc交换任何类型的数据。
4 结束语
在自动仓储系统中,plc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自动仓储系统中s7-200plc、触摸屏和变频器之间的通信方案。经过2台样机试验,证明采用该方案的智能仓储系统通信的数据准确,系统功能稳定。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