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西门子6ES7232-0HB22-0XA8实体经营
1、 引言
FA 506型环锭细纱机是目前国内纺织机械厂大量生产的一种细纱机,通常采用PLC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成纱质量好,便于管理。该型机适于纯棉或化纤的纯纺和混纺细纱工序,能够纺织织造、针织等所用的细纱。
某纺织机械厂生产的的FA506型细纱机原来采用某国外的PLC进行控制,成本高,并且返修率也较高。在详细了解了KDN-K3系列PLC的情况之后,该厂决定将PLC换型,在产品中全部采用KDN-K3系列PLC,并于12月初在北京凯迪恩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调试。
2、 系统简介
每套PLC的控制点数为DI 20点、DO 11点,并配置一个文本显示屏作为人机界面,所有需要的生产参数均可以通过文本屏进行设置并能够在PLC中掉电保持。PLC与文本显示屏之间采用Modbus RTU协议进行通讯。
PLC控制系统配置如下:
型 号 数 量 描述
KDN-K306-24AR 1 CPU206,AC85-265V供电,14*DI,10*继电器输出
KDN-K323-08DTX 1 DIO*8,每点均可作为DI或者DO点
TD220 1 4行文本显示屏
PLC控制系统的基本作用如下:
2.1 联锁控制、保护
按照细纱机的工艺要求实现自动控制,包括低速运行、高速运行、吹吸风、落纱等过程。落纱分为自动落纱和中途落纱两种方式。中途落纱是为了方便操作工中途休息、吃饭等而设置的,是一项 “暂停工作”的功能;自动落纱分为定长落纱和定时落纱,定长落纱就是当纺纱长度达到预设值的时候自动进行落纱,定时落纱就是当纺纱的时间达到预设值的时候自动进行落纱。自动落纱的方式以及落纱时间或者长度均可以在文本显示器上进行设置并能够在PLC中掉电保持。
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在程序中增加了各个过程、设备之间的联锁保护功能,使生产过程加。
2.2 工艺参数计算
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种工艺参数自动进行计算,包括锭子转速、牵伸倍数、细纱号数、细纱捻度、千锭小时产量等。计算得到的参数都实时送往文本屏进行显示,以便于对生产情况进行监控。
2.3 生产管理
为了适应厂家采用轮班生产的方式,在PLC内预设了甲、乙、丙、丁四个班组。操作工在生产之前通过文本屏登录并选定自己的班组。各个班组的累计产量以及所有班组的累计总产量均由PLC自动进行实时计算并送往文本屏显示。
所有的产量数值均在PLC中实现了掉电保持。
3、 总结
KDN-K3系列PLC此次在纺织机械中的大批量应用既源于用户对其性能指标、性等的认可,重要的是它能够为用户带来的利润。
此次配置的K306-24AR型CPU采用交流供电,电压范围宽达AC85V—AC265V,能够适应于供电电压波动严重的地区;CPU本身提供了DC24V电源输出,文本显示屏、扩展模块以及所有的DI信号均用此电源供电,用户再配置DC24V的电源;此次使用的K323-08DTX模块是凯迪恩公司推出的一种有特色的DIO模块,模块上每一个点均可以作为DI或者DO点,这样此次用户在选型配置时就节约了一个DO扩展模块。
1.概 述
1)混凝土泵车简介
混凝土泵车是建筑工地上一种非常常用的工程设备,主要完成将水泥砂浆输送到较高的建筑物上,因为混凝土泵车的的工作效率和方便的移动功能,被大量的建筑工地使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2)混凝土泵车的控制系统
早期的混凝土泵车采用常规继电器回路进行逻辑控制,线路比较复杂并且维护困难,现对常规的混凝土泵车的控制进行重新设计,控制使用施耐德电气的Twido系列PLC中的TWDLMDA20DTK,这种型号的PLC的CPU上集成有12个输入点及8个输出点,内部可编程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它的安装尺寸很小(35.4X90X70mm),可以减小电控柜的尺寸。使用施耐德电气的Twido作为混凝土泵车的控制后,系统的控制功能加强大和灵活,同时设备容易维护。
2.系统描述
混凝土泵车的控制是TWDLMDA20DTK,它主要完成主电机的星-三角启动切换、自动泵送/点动泵送运行控制及有线遥控操作控制,在电气线路中使用一个自锁双接点按键钮将有线遥控操作盒的按键与控制箱的5个操作按键复用,以节LC的输入点,降低设备的成本。
系统功能图如下:
MHM-02A/B 双高速光电耦合器
GRATING ISOLATING OF PROCESS AND CONTROL SIGNALS
特点:FEATURES MHM-02型是MHM-03C型的升级替代产品
A. MHM-02型高速光栅隔离器(光电耦合器)可以应用于包括微处理器系统TTL与PLC之间数据高速传输转换接口(如解决雷诺德旋转编码器输出与PLC控制器之间转换接口)、电动机数字光电编码器与PLC控制器之间转换接口、变频器脉冲信号与PLC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数据输入/输出转换接口、微处理器系统和计算机外设接口、还特别适用于电机控制应用等领域。尤其能克服工业自动化控制复杂的现场环境下,强电传动执行机构和远程控制网络系统之间强电场、磁场等干扰。MHM-02型高速光电耦合模块可以分隔系统和有效保护较为敏感的电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之间的抗干扰性能,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高低电压之间提供一个物理隔离的接口。内置二路立modular optical copuplers隔离器
B. MHM-02型高速光栅隔离器常规产品输入,有PLC电平接口02A、有TTL电平接口02B,特殊要求可定制。输出,有推挽型和集电开路输出型02AO、02BO,还有固定TTL电平输出02AT、02BT,三种任选一种。
C. 结构上采用了片状模块卡口式结构,可直接卡入标准道轨安装,安装拆卸维护方便。可以多片紧凑叠合安装在标准道轨上DIN,可节省和替代控制柜输入、输出接线端子。
一. 技术参数 SPECIFICATIONS
输入参数 bbbbb DATA
工作电压范围 Operating Voltage Range 5 - 24 V
输入直流电压 bbbbb DC Voltage A型为PLC电平0 - 24 V ,B型为TTL电平0 - 5V
典型输入电流 Type bbbbb Current With Un 5 mA
典型传输频率 Transmission Frequency MHM02A/B 0 - 800 KHz ,MHM-02AO/BO 0 - 400KHz
输出参数 OUTPUT DATA
工作电压范围 Operating Voltage Range 5 – 35 V (DC)
连续负载电流输出电流 Continuous Load Current 25 mA \ 集电开路 100 mA
典型开关速度 Switch – Off Delay 0.5 us
典型运行参数 TYPE GENERAL DATA
输入输出隔离电压 Isolation Voltage in / out 2500 V
工作温度范围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20 - +70 ℃
外形尺寸 Outside dimension 80mm ( H ) × 25mm ( W ) × 59mm ( D ) DIN
注: MHM-02AT输入PLC电平、MHM-02BT输入TTL电平,而模块的工作电源范围可DC 9 – 30 V,而输出固定为TTL电平。
MHM-02AO输入PLC电平、MHM-02BO输入TTL电平,而模块的工作电源范围可DC 9 – 30 V,而输出为集电开路OC。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滁州市西南郊的琅琊山麓,是由奥地利出口支持的重大项目和安徽省“861”建设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15万千瓦的单级可逆式抽水蓄能机组。整个电站枢纽部分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下水库和地面开关站5部分。电站建成后,将在电网中发挥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重要作用,将改善安徽省及华东电网的火电机组运行条件,提高电网运行的性和经济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琅琊山水电站公用及通风空调设备采用多层式控制,主控工作站设1台公用设备上位机,各个子系统设就地控制单元,在主控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就地控制单元仍能立完成其系统内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
各就地控制子系统采用PLC为控制系统,对于PLC要求有较高的性价比。该蓄能电站选用ABB AC31系列PLC。AC31系列PLC可以完成辐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的分布式应用,并且具有经济、配置灵活、通讯功能强大等特点,满足该蓄能电站的控制要求。
系统网络结构见下图:
公用设备主控工作站负责协调合管理公用设备就地各子系统的工作,记录和计算运行信息,并把经过处理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同时完成公用及通风空调设备的远方监测和远方控制功能。各子系统站分别为:厂内渗漏排水泵系统、低压空压机系统、消防泵和雨淋阀控制系统、通风空调系统,AC31 50系列PLC系统负责对各子站进行控制。其中,通风空调系统分为主厂房、副厂房、安装场副厂房以及出线竖井几个远程控制站,每个远程控制站又分别由几套远程I/O进行分散控制,远程I/O选用50系列Modbus远程扩展模块,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而且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每套PLC子站都采用MODBUS协议与公用设备上位机进行通信,子站与主控工作站的距离长为1380米。整套系统利用了AC31系列PLC的优势,实现了优化的控制。
A. MHM-02型高速光栅隔离器(光电耦合器)可以应用于包括微处理器系统TTL与PLC之间数据高速传输转换接口(如解决雷诺德旋转编码器输出与PLC控制器之间转换接口)、电动机数字光电编码器与PLC控制器之间转换接口、变频器脉冲信号与PLC控制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数据输入/输出转换接口、微处理器系统和计算机外设接口、还特别适用于电机控制应用等领域。尤其能克服工业自动化控制复杂的现场环境下,强电传动执行机构和远程控制网络系统之间强电场、磁场等干扰。MHM-02型高速光电耦合模块可以分隔系统和有效保护较为敏感的电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之间的抗干扰性能,为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高低电压之间提供一个物理隔离的接口。内置二路立modular optical copuplers隔离器
B. MHM-02型高速光栅隔离器常规产品输入,有PLC电平接口02A、有TTL电平接口02B,特殊要求可定制。输出,有推挽型和集电开路输出型02AO、02BO,还有固定TTL电平输出02AT、02BT,三种任选一种。
C. 结构上采用了片状模块卡口式结构,可直接卡入标准道轨安装,安装拆卸维护方便。可以多片紧凑叠合安装在标准道轨上DIN,可节省和替代控制柜输入、输出接线端子。
一. 技术参数 SPECIFICATIONS
输入参数 bbbbb DATA
工作电压范围 Operating Voltage Range 5 - 24 V
输入直流电压 bbbbb DC Voltage A型为PLC电平0 - 24 V ,B型为TTL电平0 - 5V
典型输入电流 Type bbbbb Current With Un 5 mA
典型传输频率 Transmission Frequency MHM02A/B 0 - 800 KHz ,MHM-02AO/BO 0 - 400KHz
输出参数 OUTPUT DATA
工作电压范围 Operating Voltage Range 5 – 35 V (DC)
连续负载电流输出电流 Continuous Load Current 25 mA \ 集电开路 100 mA
典型开关速度 Switch – Off Delay 0.5 us
典型运行参数 TYPE GENERAL DATA
输入输出隔离电压 Isolation Voltage in / out 2500 V
工作温度范围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20 - +70 ℃
外形尺寸 Outside dimension 80mm ( H ) × 25mm ( W ) × 59mm ( D ) DIN
注: MHM-02AT输入PLC电平、MHM-02BT输入TTL电平,而模块的工作电源范围可DC 9 – 30 V,而输出固定为TTL电平。
MHM-02AO输入PLC电平、MHM-02BO输入TTL电平,而模块的工作电源范围可DC 9 – 30 V,而输出为集电开路OC。
一、引言
随着交通道路的不断发展,作为其一个重要环节的隧道,其数量不断增加,建设、稳定、、经济的隧道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工程界和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公路交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与3C技术相结合的PLC以其的性、抗干扰性以及灵活的控制方式成为隧道监控系统的控制器,他们与开放的网络通信系统一起,共同推动着隧道监控系统的发展。
二、系统简介
隧道监控系统按照各个子系统分可分为:照明系统、通风系统、交通诱导系统、CCTV系统、火灾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紧急电话系统、广播系统等。按照设备的类型分可分为:检测设备、控制设备、显示设备和通讯设备。检测设备如:火灾报警探头、车辆检测器、COVI、能见度仪、风速风向仪等;控制设备如交通区域控制器、照明区域控制器、通风区域控制器等;显示设备如:计算机工作站、大屏幕监视器、声光报警器等;通讯设备如:交换机、集线器、串口信号、光端机等。
当前隧道监控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适用于短隧道的集散式控制模式,一种是适用于长隧道的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模式。前者布线复杂,造价较高,由中控室对现场设施进行控制与管理,后者施工方便,不但造价较低,而且性较高,其又可分为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和集中式现场总线控制。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模式,中控室对现场设施不直接进行控制,由现场各种设施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模式从网络构成来看,一般分3个层次:上层为计算机系统,即本地控制,中间是由各区域控制器组成的控制层,下层为各种检测设备和控制及诱导设备组成的设备层。
本地控制一般由现场监控工作站(控制计算机)、监控系统软件、主区域控制器及相应的附属设施构成,用于实现对整个隧道监控系统的统一监控。监控系统软件运行于现场监控工作站上,并不断与PLC控制器交换数据,实时地把所有设备的当前状态以图表、颜色、闪烁、数值等方式显示在操作界面上;而操作人员在操作界面的每个动作,也由监控系统软件将相关的命令、参数写入PLC,实现设备的手动控制。
隧道控制的思想就是将所有纵向及横向的系统地结合起来,通过算法分析,终实现智能化控制。区域控制器就是其实现的。各区域控制器负责采集现场检测设备的信息,处理后传给本地控制,而本地控制的控制命令则发给区域控制器,再由区域控制器直接控制相应设备。在本地控制与区域控制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区域控制器仍然具备立控制现场设备的能力。因此区域控制器应且高度。
除现场控制设备,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则是保系统能否运行的关键。长隧道、特长隧道以及隧道群的出现已经越来越多,单洞内的区域控制器就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网络的结点在不断增加。通讯网络不仅要具有较高的通讯速率以保大量数据的有效传输,还具有容错的能力以提高通讯的性,即网络上出现故障时能够实现自恢复,同时,构成通讯网络的设备满足工业级要求,以适应隧道内苛刻的工作环境。系统还需要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使得设备新与增加、功能改善与变化,都能大限度地应用原有系统。隧道监控的环境相对比较特殊,隧道所处的山野防雷非常重要,隧道中的控制箱经常会遇到潮湿甚至漏水的侵扰,而一些高原隧道面临严寒和低空气密度,特别是长大隧道中的汽车烟尘很容易附着在密封不好的控制箱中设备上,这些烟尘具有一定的导电性,从而造成本地控制器等设备的早期故障或损坏。
三、系统构成
隧道监控系统,分布性强,干扰强,环境较差。网络系统对隧道监控、、有效的运行非常重要。在隧道监控系统的结构上,国内公路监控系统在管理体制上主要是三级管理,即管理、管理分和管理所。由于管理所不直接对隧道的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工程界按照系统结构的划分把监控系统划分为信息层、控制层、和设备层。针对这三层网络,世界上主流的自动化厂家都有相应的产品,如表一所示。
信息层 | 控制层 | 设备层 | ||||
速率 | 名称 | 速率 | 名称 | 速率 | 名称 | |
Omron | 100M/10M | Ethernet | 100M/10M | Ethernet/IP | 12M | Profibus/DP |
100M/10M | Ethernet/IP | 2M | Controller bbbb | 500K | DeviceNet | |
Schneider | 100M/10M | Ethernet | 100M/10M | Ethernet | 19.2K | Modbus |
100M/10M | Modbus-TCP/IP | 1.5M | Modbus-Plus | |||
Rockwell | 100M/10M | Ethernet | 100M/10M | Ethernet | 500K | DeviceNet |
100M/10M | Ethernet/IP | 1.5M,5M(<100m) | ControlNet | |||
Siemens | 100M/10M | Ethernet | 100M/10M | Ethernet | 12M | Profibus/DP |
100M/10M | ProfiNet | 1.5M | Profibus/FMS |
表(一) 三层网络构成一览表
层为信息层,主要负责大量信息及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工业以太网Ethernet为目前较常用的一种信息网络,世界各大PLC生产厂商均支持工业以太网,并且他们在原有TCP/IP的基础上,相继开发出实时性高的工业以太网,如欧姆龙和罗克维尔支持的Ethernet/IP,支持的Modbus-TCP/IP以及西门子支持的ProfiNet等。由于Ethernet的信息量大,因此在隧道监控上以太网主要用于各个隧道管理所与监控的,包括各种交通流量信息,各传感器数据等大量历史数据信息。
二层为控制层,主要采用现场总线组成隧道区域控制器网络,其特点是由于采用了标准总线组网,既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又具有开放协议的标准接口,能在总线上方便的挂接各种外场设备,有利于监控系统的扩展。目前,现场总线有40多种,主要有Controller bbbb、LonWorks、Inetrtbus、Profibus、Can和Modbus。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高速、高,适合PLC与计算机、PLC与PLC及其它设备之间的大量数据的高速通讯。为使系统的稳定,控制层的网络结构多采用环网的方式组成,包括线缆型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体组网将在后面作出实例说明。
三层为设备层,这一层用于PLC与现场设备、远程I/O端子及现场仪表之间的通讯,它们有DeviceNet、Modbus以及Profibus/DP等,其中DeviceNet已经成为工业界的标准总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Profibus/DP虽然没有成为标准,但是它的应该也相当广泛。
近来年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把目光投向了现场总线上来,工业以太网是否终将取代现场总线仍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然而,不论是Ethernet/IP还是Modbus-TCP/IP,当前以太网在一些重要的性能指标上仍然无法具有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势。从本质上来讲,以太网的载波帧听冲突监测CSMA/CD的访问方式,实时性并没有现场总线采用的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的访问方式高,不论人们采用何种方式,如协议封装、分时访问控制等,都只能改善以太网的实时性,起不到本质的改变,隧道控制的一个思想是保证隧道的尤其是突发事件时候隧道的,如果突发事件的发生造成数据访问发生碰撞,使得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而导致重大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当前技术还未成熟之前,现场总线应用于控制层,是一个积和稳妥的选择。但随着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后其取代现场总线而用于控制层也是可能的。
区域控制器:
隧道监控对PLC的性能提出了高的要求,作为隧道监控的控制器,其具备以下几大功能特点:本身稳定,并具有预先处理数据和集中传输数据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故障保护能力;其次,区域控制器可以立承担控制分区的基本控制任务,即使监控站或者监控因故障停止运行,相邻区域的控制器也能交换交通量信息;再次,当某区域的交通量出现变化时,可按预定方案和程序采取相应的算法,对相关区域的流量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它至少有如下功能模块,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功能(实现集中和立工作方式,尤其是在立控制时能与相邻控制器实现数据交换);通信功能、容错功能、自动诊断功能和本地操作功能(即能带触摸屏)。
欧姆龙(Omron)、(Schneider)、西门子(Siemens)、罗克维尔(Rockwell)、通用电气(GE)是五大PLC制造厂商和整体方案的提供者,他们的产品面向各自不同的领域,其中在隧道监控的应用方面,又以欧姆龙的应用为广泛。
综合考虑整个监控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自然条件以及运营周期对设备的要求进行选择,尤其在端气候和恶劣环境状况条件。
特长隧道以及隧道变电站需要选择性能好的双机热备冗余的PLC,如Omron的CS1D系列、Schneider的2Quantom系列、Rockwell的2ControlLogix、Siemens的S7-417系列;区别在于Omron的冗余系统是在一个底板上实现,而其他厂家的冗余系统是两个底板通过光纤连接。Omron的冗余系统配置很灵活,可以任意实现双CPU双电源、双CPU单电源、单CPU单电源多种冗余系统。
中长隧道多采用标准的机型作为现场控制器,如Omron的CS1系列、Schneider的Quantom140系列、Rockwell的ControlLogix、Siemens的S7-400系列等;他们都支持工业以太网和多种现场总线,控制方式采用远程带CPU的智能分布式结构,系统开放性和兼容性强,丰富的I/O及高功能模块,满足隧道监控系统对信号处理的要求。由于Schneider和Siemens的PLC体积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预留洞的大小。
一般短隧道以及现场条件较好的工况下,为考虑成本可以选用经济型的机型作为现场控制器,如Omron 的CJ1系列、Siemens的S7-300系列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体积小,各模块采用侧连接的方式,功能较为齐全;不足之处在于程序容量较小,模块出现故障装卸不便。
四、实际案例
下面以天津津蓟高速公路为例,具体说明隧道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
天津津蓟高速公路延长线工程起于蓟县县城以西,与既有的津蓟高速公路相接,经蓟县西穿过盘山山区后与北京京平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5.47公里,设计4车道,包含2座隧道,莲花岭隧道和大岭后隧道。
根据隧道监控要求以及总体布局情况,隧道监控自动控制系统遵从“集中监视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则,包括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站、通讯网络等。系统各部分有相对立性;22个现场控制站根据工艺区域划分,分别设于大岭后隧道(12套PLC现场控制站)、莲花岭隧道(10场控制站)。根据设备分布和控制特点,在现场控制站下还挂有远程数据采集单元,或智能控制装置。实现就地工艺区域内的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并与调度管理站和其它控制站进行通讯。
根据被控对象对连续运行性的要求,现场控制站的PLC选用OMRON公司的CS1D系列处理器。PLC现场控制站通过光纤冗余环网Ethernet与控制室计算机联接。远程I/O站通过DeviceNet现场总线网络连接在相应的PLC控制站上。现地控制站既能够立进行现场各开关量、模拟量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又能够通过网络间的数据传送,将各仪表及泵阀等状态信息传送到上位机,完成控制室的实时监控。
根据隧道内监控设备的分布和工艺过程的要求,分别在大岭后隧道设置12场控制分站(PLC1——PLC12)。莲花岭隧道设置10场控制分站(PLC1——PLC10)。
每一套PLC控制装置作为一个现场控制站,或作为一个数据采集单元,监视和控制就地区域的生产过程,并通过通讯网络与调度管理站及其它现场控制站进行通讯。中控室能够观察到一些重要的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对现场设备进行操作及控制参数的设置和修改。
大岭后隧道设置的PLC11和PLC12两场控制分站将安装于隧道的低压配电室内负责照明和通风设备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其它10场控制分站均匀分布于隧道内两侧负责现场仪表及交通信号设备的控制及信号采集。各分站之间采用10/100 Mbit/s自适应工业以太环网(EtherNet/IP),对等方式通讯。
莲花岭隧道设置的PLC9和PLC10两场控制分站将安装于隧道的低压配电室内负责照明和通风设备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其它8场控制分站均匀分布于隧道内两侧负责现场仪表及交通信号设备的控制及信号采集,以上各分站之间采用10/100 Mbit/s自适应工业以太环网(EtherNet/IP),对等方式通讯。
区域控制器的功能:
(1)收集本区段设备的信息,包括CO器、能见度检测器、车辆检测器等;
(2)对收集信息进行预处理,并储存在本地的存储单元内;
(3)隧道内的区域控制器的存储单元中处理好的信息上传给隧道管理站计算机;
(4)接收隧道管理站计算机的各种控制命令,将控制命令和设备运行状态比较后,发出对下端执行设备的控制指令。(如发给车道控制标志、交通信号灯等的指令)。
(5)可存储几个常用和特殊的程序,如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火灾紧急处理程序等。
(6)本地控制器设有手动控制单元。当通信中断或其它原因和上端失去联系时,可进行手动联动操作,且手动。
(7)具有自检功能。
五、改进与发展
当前我国隧道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同时贵州省内的高速公路正处于大规模建设的阶段,如果建设加的隧道监控系统,保证建设以及营运的是当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为此,我们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方面要兼顾系统的稳定、与可控,也要反映系统的、经济与可扩展,同时也要使操作便捷与维护方便;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交通条件和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的规模和冗余度的大小,确定系统的合理集成方式、系统网络的构成与拓扑结构形式以力求系统的性、稳定性、性与经济性的结合。
另外,除考虑系统的规模和设计方法外,也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使整个系统既又实用;从系统的结构来看,当前普遍采用三级隧道管理和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方式,事实上,主从式结构的现场总线如Profibus,由于系统的性受主控制器的制约,并不适用于全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采用对等的自愈网络是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从系统的控制来看,当前监控普遍存在着只监不控,或监强控弱的现象,交通信息、环境信息得不到很好利用,对于隧道控制,要针对不同现象,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