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ES7211-0AA23-0XB0多仓发货
  • 西门子6ES7211-0AA23-0XB0多仓发货
  • 西门子6ES7211-0AA23-0XB0多仓发货
  • 西门子6ES7211-0AA23-0XB0多仓发货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西门子6ES7211-0AA23-0XB0多仓发货


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简称PC。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装置,专为在工业现场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是微机技术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克服了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中的机械触点的接线复杂、性低、功耗高、通用性和灵活性差的缺点,充分利用了微处理器的优点,又照顾到现场电气操作维修人员的技能与习惯,特别是PLC的程序编制,不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知识,而是采用了一套以继电器梯形图为基础的简单指令形式,使用户程序编制形象、直观、方便易学;调试与查错也都很方便。用户在购到所需的PLC后,只需按说明书的提示,做少量的接线和简易的用户程序编制工作,就可灵活方便地将PLC应用于生产实践。
可编程序控制器一直在发展中,所以至今尚未对其下后的定义。电工学会(IEC)曾先后于1982.11;1985.1和1987.2发布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标准草案的,二,三稿。
在三稿中,对PLC作了如下定义: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PLC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控制系统的性直接影响到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各种类型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和各电机设备上,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PLC控制系统性,设计人员只有预先了解各种干扰才能有效保证系统运行。

2.电磁干扰源及对系统的干扰是什么?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这些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噪声源,即干扰源。

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的干扰模式和噪声的波形性质的不同划分。其中:按噪声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声音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面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送加所形成。共模电压有时较大,特别是采用隔离性能差的电器供电室,变送器输出信号的共模电压普遍较高,有的可高达130V以上。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模件损坏率较高的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用于信号两间得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让直接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3.PLC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呢?

(1)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为复杂。若PLC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回收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而是对PLC 通信内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的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2)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严重。

(3)来自电源的干扰

实践证明,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PLC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笔者在某工程调试中遇到过,后换隔离性能高的PLC电源,问题才得到解决。

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路。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入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转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到电源边。PLC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其机构及制造工艺因素使其隔离性并不理想。实际上,由于分布参数特别是分布电容的存在,隔离是不可能的。

(4)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号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略;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间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PLC控制系统因信号引入干扰造成I/O模件损坏数相当严重,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5)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加雷击时,地线电流将大。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有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储,造成数据混乱、程序跑飞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

(6)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

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PLC制造厂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是无法改变,可不多考虑,但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过考验的系统。

4.怎样才能好、简单解决PLC系统干扰?

1)选用隔离性能较好的设备、选用优良的电源,动力线和信号线走线要加合理等等,也能解决干扰,但是比较烦琐、不易操作而且成本较高。

2)利用信号隔离器这种产品解决干扰问题。只要在有干扰的地方,输入端和输出端中间加上这种产品,就可有效解决干扰问题。

5.为什么解决PLC系统干扰都选信号隔离器呢?

1)使用简单方便、,廉。

2)可大量减轻设计人员、系统调试人员工作量,即使复杂的系统在普通的设计人员手里,也会变的非常。

6.信号隔离器工作原理是什么?

将PLC接收的信号,通过半导体器件调制变换,然后通过

光感或磁感器件进行隔离转换,然后再进行解调变换回隔离前原信号或不同信号,同时对隔离后信号的供电电源进行隔离处理。保证变换后的信号、电源、地之间立。

7.信号隔离器功能是什么?

一:保护下级的控制回路。

二:消弱环境噪声对测试电路的影响。

三:抑制公共接地、变频器、电磁阀及不明脉冲对设备的干扰;同时对下级设备具有限压、额流的功能是变送器、仪表、变频器、电磁阀PLC/DCS输入输出及通讯接口的忠实防护。标准系列导轨结构,易于安装,可有效的隔离:输入、输出和电源及大地之间的电位。能够克服变频器噪声及各种高低频脉动干扰。

8.现在市场有那么多的隔离器,价格参差不齐,该怎么选择呢?

隔离器位于二个系统通道之间,所以选择隔离器要确定输入输出功能,同时要使隔离器输入输出模式(电压型、电流型、环路供电型等)适应前后端通道接口模式。此外尚有精度﹑功耗﹑噪音﹑绝缘强度﹑总线通讯功能等许多重要参数涉及产品性能


20220222173907301904.jpg202202221739072455394.jpg202202221739073128824.jpg

1 引言

?众所周知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它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和经济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存的许多老式变电站由于存在性、性不能适应电力系统实时控制等一系列缺点而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各项要求。因此提出一种、、能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计方案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目前,已经实际运行的综合自动控制系统有:LAS系统、基于CAN/LON网的分散分布式变电站控制系统等,它们在实际应用中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技术和经济上的各种缺点。本文在研制智能型有载调压变压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的大方向(即从集中控制型向分散(层)网络型发展;从设备向平台发展;从传统控制向综合智能方向发展)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可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包括的内容很多,它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控制信号、测量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执行自动监视、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以下仅以变压器有载调压监控系统为例,说明PLC分级递阶控制这种结构体系在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中是有效、可行的。

2?PLC分递阶控制系统的结构

可编程控制器(PLC)被称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PLC、机器人和/CAM)之一,具有性高,易于控制,编程使用简单,,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控制领域,在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中也已有应用。但是PLC在数据、信息处理与图象显示等方面仍显不足,还无法与计算机相比,因而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一般只是用PLC对开关量进行控制。但近年来随着PLC通信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强,已可以方便的将PLC与计算机连接。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信息处理方便,显示性能高的优点,将其作为上位机,行使管理功能,与PLC形成一个优势互补的分级递阶控制系统。这样,PLC就可以执行复杂的控制职能,从而可以对变电站进行优综合控制。?

分级递阶控制思想的实质是将一个大的控制系统按功能或结构进行层次分配,将全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功能划属于不同的级别去完成,各级完成分配给它的功能,并将有关信息传递到上一级,接受上一级管理。综合控制功能由一级决策执行,各级的工作相互协调,力求整个控制系统达到效果。?

分级递阶控制依据“层次越高,智能越高,控制精度越低;层次越低,智能越低,控制精度越高”的拟人的原则进行设计。基于PLC的分级递阶控制系统共分为三级:组织级、监控/协调级和执行级。

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组织级(OrganizationLevel)这是整个系统的,其智能程度,执行组织管理决策??接口与管理人员进行友善的人机对话,执行管理决策的职能。对下监视、指导协调级的所有行为。其智能程度,但精度不高,宜粗不宜细,以便进行宏观指导。该级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和环境等信息,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自动或半自动的提出合理的控制目标或指标,形成相应的命令或任务向低层下达。这部分通常由高功能的计算机来完成。?

(2)监控/协调级(CoordinationLevel)该级主要根据组织级的命令协调下位PLC的运行,避免下位PLC发生冲突,并将下位PLC的信息传输到上位计算机。监控/协调机既可以是工业控制计算机也可以是主PLC或PLC终端,可根据控制要求进行选择。?

(3)执行级(?ExecutiveLevel?)这是控制系统的级,执行现场控制功能,是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的关键级。该级智能,但性、控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因而PLC正是选择。同时,该级的PLC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的监控协调级连接进行实时的在线控制和协调。现场总线技术一般采用塌陷结构,使用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的低层协议,因而结构简单,实时性强。?

上述结构,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信息处理功能强大的优势,使计算机集中管理各控制子系统,对现场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给出优解决方案。同时,控制级计算机可以通过局域网与其它计算机相连,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又可以使不同系统在统一调度下,协调工作,减少资源浪费。下位?PLC?或远程工作站分散后进行连网,这样,执行级各控制器件就可在现场实现分散控制,并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到上位控制机,使上位机进行集中管理。即使下位PLC或远程工作站个别设备出现故障,也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整体性能好,运行。?

3?PLC分级递阶控制系统在变电站综合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已有变电站将PLC引入控制系统中,但是仅仅利用PLC对开关量进行控制,如对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的调节,并联补偿电容器的投切等。远没有充分发挥PLC的强大功能。?

3.1在变电站综合控制系统中PLC分级递阶控制系统的结构?;利用本文上面提到的分级递阶控制结构,我们可以按照三级机构设计变电站综合控制系统。

(1)组织级的设计?

组织级是本系统的,承担着优决策的功能。当前变电站综合控制大部分仍是按照传统的九区控制方法,利用电压和无功功率双参数将变电站运行状态分为九个区,根据各个区所对应的控制方案进行调节。但是,在该控制系统中,无功调节判据是一个与电压无关的平行于电压坐标轴的固定边界,没有充分考虑无功调节与电压调节相互间的协调关系。根据“保证电压合格,无功基本平衡,尽量减少调节次数”的变电站电压和无功综合调节的基本原则,无功调节边界应当是一个受电压状态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服务于电压调节的模糊边界。因此,我们对传统的控制策略也作了改进,引入了无功调节判据,提出了模糊边界的无功调节。基于电压与无功的相互影响,对电容器组的投切判据建立如下数学模型。

式中:U0为标准电压;Q0为每组电容器的容量;U为电压实时值;Q为实时功率值;α1,α2为权重系数。?

根据上面推导出的数学模型,可以得到修正后的电压?无功双参数调节的模糊边界,如图2所示。

我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模糊推理,得到优控制策略,形成控制规则表,将其传递到下级进行协调控制。同时该级为操作人员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将电压、电流、有功、无功等信息以曲线图、柱状图等形式实时反映出来,并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进行声光报警,使操作人员可以及时的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并可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该级计算机装有知识库,在变电站内出现故障时,可在系统的引导下,尽快解除故障。定时召唤打印功能和无人抄表功能可以方便的使变电站综合控制实现无人职守。根据各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和不同时段的电压、无功波动情况,还可以通过控制级计算机设定电压整定值和灵敏度参数,而且根据控制要求还可以由功能按钮直接对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和补偿电容进行控制,以进一步增加控制的灵活性。

该级的计算机还可以通过Ethernet、ARCNET等局域网进行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对某一区域进行综合控制,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控制,有利于提高整个地区的供电质量,还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2)监控/协调级的设计?

该级的主要功能是完成组织级下达的命令,负责执行级PLC的协调工作。该级可由计算机或主PLC

构成,随着PLC性能价格比的不断提高,一般变电站的监控/协调级都可由主PLC承担。在变电站中,多变压器的同步调节主要由该级负责,同时它还负责执行级现场信息的传输,在整个分级递阶控制中起着桥梁作用。

在小型的变电站中,为了节省投资,也可以将组织级和监控/协调级集成在一个的计算机中。

(3)执行级的设计?

执行级的智能程度,但控制精度和实时性要求。由于变电站电磁干扰严重,常规的控制器件难以达到控制,因而性高、实时性好、性能价格比高的PLC是选择。由于PLC与计算机联网,可以将优控制结果下载到PLC,利用PLC实现各种优控制。对于主要器件如主变压器,可以采用PLC的冗余技术进一步提高性。所谓PLC冗余技术即正常运行时,一台PLC作为主PLC进行控制,其它的PLC作为备用,监视系统运行。当主PLC发生故障时,由PLC协调器件另外一台PLC作为主PLC,控制系统运行,将有故障的PLC换下维修。由于PLC发生故障的几率十分小,采用冗余技术后的故障率几乎为零。?

现在的PLC大多提供了现场总线技术,利用组态软件可以方便的将现场的多台PLC组成现场总线局域网。现场总线采用开放式的标准总线结构,可以十分方便的将分散的智能化设备连接起来,有利于的实现分布式控制,而且有利于各台PLC的协调动作,提高了系统的性。?

3.2通信口的设计?

?C系列的C200H配有HOSTbbbb通信模块,对上可与计算机通信,进行组网连接;对下可通过RS-232、RS-485等实现近程或远程的通信,实现对生产线各个监控点的监控。

本系统中链接的PLC不多,故可采用“轮询”式的工作方式,依次对链接的PLC进行。上位机对来自现场的数据经特征识别、分析判断后,针对不同的状态,再经过通信口给下级下达命令。操作人员还可经PLC终端对PLC的工作进行可视性监控,通过触摸屏开关下达命令。因此整个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和通信口的设计关系大。为保证通信畅通,在编制程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波特率的设定应与?HOSTbbbb?单元的?SW3?的设置保持一致;令帧每一字符进行“异或”逻辑运算,形成通信指令检验的FCS码;?

(3)对由HOSTbbbb单元返回的响应帧在判读其相应位为“00”后处理,若FCS校验错或响应帧相应位不为“00”,显示错误信息,重新发送指令。?

基于PLC分级递阶控制的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系统既吸取了集散控制系统“信息集中,控制分散”的优势,又保留了PLC所固有的性、灵活性及性能价格比高的优点,同时大大降低了传统集散控制系统的成本,提高了系统性能,以成本来完成高技术的自动化。?

该控制系统各级之间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协调工作。同时按照现场实际控制需要,将执行级的PLC采用分散控制结构,将各个PLC分散后进行联网,一方面可将变电站的全部信息通过网络传至组织级计算机以实现信息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可避免因个别设备出现故障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提高了性。?

由于控制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形式,各变电站可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不同规格的PLC模块,整个系统采用分级分散的网络结构形式,使增加或去除某些单元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同时,PLC可以实现在线编程,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设定值进行整定,而不需要改变整个系统结构,因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4 结论?

本文将PLC分级递阶控制的思想引入变电站综合控制中,提出了一种、、有较价格比的变电站综合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方案。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通信网络将PLC性高、灵活性好、性能价格比高的优势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快、显示性能强的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变电站“管理集中,控制分散”的集散式控制。同时,将模糊控制与系统等智能技术引入变电站综合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分接头和补偿电容器的动作次数,减少变压器故障,提高电压质量。现场实验证明本设计性高,,实用性强,符合变电站综合控制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