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西门子模块6ES7214-2AD23-0XB8全年质保
到了现场进行PLC系统安装前,需要考虑安装环境是否满足PLC的使用环境要求,此时可以参考各类PLC产品的使用手册。本文介绍了PLC现场安装的注意事项及安装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什么PLC都不能装设在下列场所:
含有腐蚀性气体之场所,阳光直接照射到的地方,温度上下值在短时间内变化急遽的地方,油、水、化学物质容易侵入的地方,有大量灰尘的地方,振动大且会造成安装件移位的地方。
如果要在上面的环境使用,则要为PLC制作合适的控制箱,采用规范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果需要在野外低温度下使用,可以使用有加热功能的控制箱。如何做这些防护箱或控制箱,各制造商和和资格的系统集成商将会为客户提供相应的供应和设计。
在使用控制箱时,在控制箱内OpenPLC安装的位置要注意如下事项:
控制箱内空气流通是否顺畅(各装置间须保持适当的距离),变压器、马达控制器、变频器等是否与PLC保持适当距离,动力线与信号控制线是否分离配置,组件装设之位置是否利于日后之检修,是否需预留空间,供日后系统扩充使用。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之外,还有其它注意事项要留意。
比较重要的是静电的隔离。静电是无形的,但可能因为不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所以许多人常常忽视它。在中国的北方、干燥的场所,人体身上的静电都是造成静电损坏电子组件的因素。虽然你被静电打到的话,只不过是轻微的酥麻,但这对PLC和其它任何电子器件就足以致命了。
PLC现场安装的注意事项及安装方式
要避免静电的冲击有下列三种方式:
在进行维修或换组件时,请先碰触接地的金属,以去除身上的静电;不要碰触电路板上的接头或是IC接脚;电子组件不使用时,请用有隔离静电的包装物,将组件放置在里面。想象PLC里的元器件是一个娇嫩的婴儿,而那些静电会导致这个婴儿死亡,你就会容易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了。
基座安装(RACK)时,在决定控制箱内各种控制组件及线槽位置后,要依照图纸所示尺寸,标定孔位,钻孔后将固定螺丝旋紧到基座牢固为止。在装上电源供应模块前,同时注意电源线上的接地端有无与金属机壳连结,若无则须接上。接地不好的话,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静电、浪涌、外干扰,等等。由于不接地,往往PLC也能够工作,因此,不少经验不足的工程师就误以为接地不那么重要了。这就像登山的时候,没有系上保护缆绳一样,虽然你正常前进的时候,保护缆绳没有任何作用,但一旦你失足的时候,没有那根绳子,你的生命就完结了。PLC的接地,就相当于给PLC系上保护缆绳。
在I/O模块安装时,须注意如下事项:
I/O模块插入机架上的槽位前,要先确认模块是否为自己所预先设计的模块;
I/O模块在插入机架上的导槽时,务必插到底,以确保各接触点是紧密结合的;
模块固定螺丝务必锁紧;接线端子排插入后,其上下螺丝旋紧。由于现场的变压器、电机等影响,多少会有振动,如果这些螺丝钉松动了,会导致模块从机架中松开。
PLC的安装
PLC适用于大多数工业现场,但它对使用场合、环境温度等还是有一定要求。控制PLC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它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在安装PLC时,要避开下列场所:
(1)环境温度过0 ~ 50℃的范围;
(2)相对湿度过85%或者存在露水凝聚(由温度突变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
(3)太阳光直接照射;
(4)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等;
(5)有打量铁屑及灰尘;
(6)频繁或连续的振动,振动频率为10 ~ 55Hz、幅度为0.5mm(峰-峰);
(7)过10g(重力加速度)的冲击。
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外壳的4个角上,均有安装孔。有两种安装方法,一是用螺钉固定,不同的单元有不同的安装尺寸;另一种是DIN(德国共和标准)轨道固定。DIN轨道配套使用的安装夹板,左右各一对。在轨道上,先装好左右夹板,装上PLC,然后拧紧螺钉。为了使控制系统工作可*,通常把可编程控制器安装在有保护外壳的控制柜中,以防止灰尘、油污、水溅。为了保证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作状态下其温度保持在规定环境温度范围内,安装机器应有足够的通风空间,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要有30mm以上间隔。如果周围环境过55C,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
为了避免其他外围设备的电干扰,可编程控制器应尽可能远离高压电源线和高压设备,可编程控制器与高压设备和电源线之间应留出至少200mm的距离。
当可编程控制器垂直安装时,要严防导线头、铁屑等从通风窗掉入可编程控制器内部,造成印刷电路板短路,使其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
干扰的主要来源
电源的干扰。
PLC系统控制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空间的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若PLC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就会收到辐射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
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号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接地系统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变频器干扰。
一是变频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产生谐波对电网产生传导干扰,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二是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抗干扰的措施
电源干扰的抑制。
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选用隔离性能较好的设备、选用优良的电源、动力线和信号线走线要加合理等等,对电源变压器、处理器、编程器等主要部件,采用导电、导磁性良好的材料进行屏蔽处理,以防止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电源调整与保护:电源波动造成电压畸变或毛刺,将对PLC及I/O模块产生不良影响。对微处理器部件所需要的+5V电源采用多级滤波处理,并用集成电压调整器进行调整,以适应交流电网的波动和过电压、欠电压的影响。尽量时电源线平行走线,时电源线对地呈低阻抗,以减少电源噪声干扰。其屏蔽层接地方式不同,对干扰抑制效果不一样,一般次级线圈不能接地。输入、输出线应用双绞线且屏蔽层应接地,以抑制共摸干扰。此外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等。
信号线引入的防干扰措施。
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和I/O线应分别配线,隔离变压器与PLC和I/O之间应采用双绞线连接。将PLC的I/O线和大功率线分开走线,如在同槽内,分开捆扎交流线、直流线,若条件允许,分槽走线,这不仅能使其有尽可能大的空间距离,并能将干扰降到限度。此外利用信号隔离器解决干扰问题也是很理想的办法,其原理是将PLC接收的信号,通过半导体器件调制变换,然后通过光感或磁感器件进行隔离转换,然后再进行解调变换回隔离前原信号或不同信号,同时对隔离后信号的供电电源进行隔离处理。保证变换后的信号、电源、地之间立。只要在有干扰的地方,输入端和输出端中间加上这种隔离器,就可有效解决干扰问题。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在PLC控制系统中,具有多种形式的“接地”,主要有:
(1)信号地。输入端信号元件的地;
(2)交流地。交流供电电源的N线;
(3)屏蔽地。为防止静电和磁场感应而设置的外壳或金属丝网,通过专门的铜导线将其接入地下;
(4)保护地。将机器设备的外壳或设备内立器件的外壳接地,用于保护人身和防止设备漏电。
为了抑制附加在电源及输入、输出端的干扰,应对PLC系统进行良好的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方式与信号频率有关,当频率1MHz时,可用一点接地;10MHz时,采用多点接地;在1~10MH之间时,通常情况下,PLC控制系统采用一点接地,将所有地线端子和近接地点相连接,以获得的抗干扰能力。接地线截面积不能小于2mm2,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00Ω,接地线使用地线。
变频器干扰的抑制。
(1)加隔离变压器,主要是针对来自电源的传导干扰,可以将绝大部分的传导干扰阻隔在隔离变压器之前。
(2)使用滤波器,滤波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还具有防止将设备本身的干扰传导给电源,有些还兼有尖峰电压吸收功能。
(3)使用输出电抗器,在变频器到电动机之间增加交流电抗器主要是减少变频器输出在能量传输过程中线路产生电磁辐射,影响其它设备正常。
1.某些国外的小型PLC的程序结构
这些PLC的用户程序由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组成。在每一个扫描循环周期,CPU都要调用一次主程序。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小型控制系统可以只有主程序。中断程序用于快速响应中断事件。在中断事件发生时,CPU将停止执行当时正在处理的程序或任务,去执行用户编写的中断程序。执行完中断程序后,继续执行被暂停执行的程序或任务。它们的子程序和中断程序没有局部变量,子程序没有输入、输出参数。
2.西门子的S7-200的程序结构
过程映像输入/输出(I/Q)、变量存储器V、内部存储器位M、定时器T、计数器C等属于全局变量。S7-200的程序组织单元(ProgramOrganizationalUnit,简称为POU)包括主程序、子程序和中断程序。每个POU均有自己的64字节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只能在它所在的POU中使用。与此相反,全局变量可以在各POU中使用。
下面是子程序可以使用的局部变量:
1)TEMP(临时变量)是暂时保存在局部数据区中的变量。只有在执行该POU时,定义的临时变量才被使用,POU执行完后,不再保存临时变量的数值。
2)IN是由调用它的POU提供的输入参数。
3)OUT是返回给调用它的POU的输出参数(子程序的执行结果)。
4)IN_OUT是输入_输出参数,其初始值由调用它的POU传送给子程序,并用同一变量将子程序的执行结果返回给调用它的POU。
主程序和中断程序的局部变量中只有临时变量TEMP。
具有输入、输出参数和局部变量的子程序易于实现结构化编程,对于长期生产同类设备或生产线的厂家尤为有用。这些厂家的编程人员为设备的各组件或工艺功能编写了大量的通用的子程序。即使不知道子程序的内部代码,只要知道子程序的功能和输入、输出参数的意义,就可以通过程序之间的调用快速“组装”出满足不同用户要求的控制程序。就好像用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组成复杂的数字电路一样。
子程序如果没有输入、输出参数,它和调用它的程序之间没有清晰的接口,很难实现结构化编程。
子程序如果没有局部变量,它和调用它的程序之间只能通过全局变量来交换数据,子程序内部也只能使用全局变量。将子程序和中断程序移植到别的项目时,需要重新统一安排它们使用的全局变量,以保不会出现冲突。当程序很复杂,子程序和中断程序很多时,这种重新分配地址的工作量非常大。
如果子程序和中断程序有局部变量,并且它们内部只使用局部变量,不使用全局变量,因为与其他POU没有冲突,不需作任何改动,就可以将子程序移植到别的项目中去。
3.西门子的S7-300/400的程序结构
S7-300/400将子程序分为功能(Function,或称为函数)和功能块(FunctionBlock)。
S7-300/400的功能与S7-200的子程序基本上相同。它们均有输入、输出参数和临时变量,功能的局部数据中的返回值实际上属于输出参数。它们没有的存储区,功能执行结束后,不再保存临时变量中的数据。
可以用全局变量来保存那些在功能执行结束后需要保存的数据,但是会影响到功能的可移植性。
功能块是用户编写的有自己的存储区(即背景数据块)的程序块,功能块的输入、输出参数和静态变量存放在的背景数据块中,临时变量存储在局部数据堆栈中。每次调用功能块时,都要一个背景数据块。功能块执行完后,背景数据块中的数据不会丢失,但是不会保存局部数据堆栈中的数据。
功能块采用了类似于C++的封装的概念,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在一起,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S7-300/400的共享数据块可供所有的逻辑块使用。
4.IEC61131-3的程序结构
IEC61131-3是PLC的编程语言标准。IEC61131-3是世界上个,也是至今为止的工业控制领域的编程语言标准。IEC
61131-3有三种POU:程序、功能块和功能。
功能是有多个输入参数和一个输出参数(返回值)的POU,返回值的名称与功能的名称相同,需要定义返回值的数据类型。调用具
有相同输入值的功能总是返回相同的结果。功能可以调用其他功能,但是不能调用功能块或程序。功能可定义的局部变量有VAR和VAR_bbbbb。
功能块是有多个输入/输出参数和内部存储单元的POU,功能块的输出参数值与其内部存储单元的值有关。功能块可以调用其他功能
块或功能,但是不能调用程序。
在调用功能块之前,在要调用功能块的POU中为每次调用声明功能块的实例,操作系统将为每次调用分配功能块的存储区
(类似于S7-300/400的背景数据块)。
功能因为没有内部存储区,调用时不需要实例化。
程序的行为和用途类似于功能块,程序具有输入和输出参数,而且可以具有内部存储区。程序通常包含有对功能和功能块的调用。
IEC61131-3定义了若干标准的功能和功能块。
5.S7-300/400与IEC61131-3程序结构的区别
1)S7-300/400的功能可以有多个输出参数,返回值也属于输出参数。IEC61131-3的功能只有一个返回值。
2)IEC61131-3的功能块用于保存局部变量的存储区是在声明功能块的实例时分配的,它对用户是不透明的,其他POU不能直接访问该存储区。
S7-300/400的功能块的局部变量(不包括临时变量)保存在它的背景数据块中。其他POU可以访问背景数据块中的变量。如果需要多次调用同一个功能块来控制同一类型的被控对象,每次调用都需要一个背景数据块,但是这些背景数据块中的变量又很少,这样在项目中就出现了大量的背景数据块。可以使用多重背景数据块来减少背景数据块的数量。但是需要增加一个用来管理多重背景的功能块。
3)S7-300/400的功能块的局部变量有临时变量和静态变量,IEC61131-3的功能块的内部变量Var相当于S7-300/400的静态变量。
4)S7-300/400将数据区划分为数据块来使用,数据块的大小与数据块中定义的变量的数据类型和变量的个数有关。IEC61131-3没有数据块的概念。
根据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两种解决PLC输入点不足问题办法
其一是把多个要输入的信号,先通过外部元件的逻辑组合,然后再接入到PLC的一个输入点上;其二是不需要增加任何元件,通过运用PLC内部的逻辑组合,把连接到输入端的开关变成双稳态开关,来实现我们节省输入点的目的。
下面以工业控制中常见到的电动机的启动停止控制为例,具体来探讨这两种方案的实现方法。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先做这样的定:PLC系统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7-200系列;电动机启动按钮为SB1,定义号为I0.0;停止按钮为SB2,定义号为I0.1;控制电动机的接触器定义为KM1;控制接触器KM1的PLC输出点定义为Q0.0。
方案1:启动、停止按钮SB1和SB2不是单接到PLC的输入端,而是先把SB1与SB2进行串联再连接到输入模块,这样就节省了一个输入点。控制流程是这样的:按下启动按钮SB2,I0.0输入高电平,Q0.0有输出信号,带动接触器KM1吸合,启动电动机旋转,同时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吸合,维持I0.0的高电平,从而电动机的旋转得以保持;按下停止按钮SB1,I0.0变为低电平,Q0.0便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而使KM1失电,电动机停止旋转。
另外一种解决输入点不足的方法是通过软件来实现,这种方案的接线非常简单,直接把一个按钮连接到PLC输入端,我把它定义为I0.0,但按下这个按钮,可以启动电动机旋转;若再按下这个按钮,又可以使电动机停止,即这个按钮是双稳态的。
我们来看它是如何实现的:按下按钮,I0.0为高电平,由于初始状态下M0.0是逻辑0,只有网络1中有电流流过,M0.1置位,从而在按钮释放后,Q0.0点输出,Q0.0激励KM1,使电动机旋转;同时M0.0变为逻辑1,为M0.1复位做好准备。如果此时再按下按钮,又只能使网络2中有电流流过,M0.1复位。它的复位使Q0.0失电,电动机停止,同时使M0.0复位,又为M0.1置位做好准备。再按下按钮,又会重复上述循环。之所以在网络3支路中串入I0.0,是为了取一个瞬时信号,保证按下按钮并等释放了以后,才使状态发生改变。如果您持续按着按钮不释放,PLC仍维持原来的状态不改变。
以上两套方案都是切实可行的,具体采用哪一种,那还要根据您实际的使用条件来决定,切莫盲目套用
1. PID控制
在工业控制中,PID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PID控制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实际上大多数工业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是无法获得的,对于这一类系统,使用PID控制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据日本统计,目前PID及变型PID 约占总控制回路数的左右。
2)PID控制器具有典型的结构,程序设计简单,参数调整方便。
3)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被控对象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各种PID控制的变种和改进的控制方式,如 PI、PD、带死区的PID、积分分离式PID、变速积分PID等。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现代控制方法相结合,可以实现PID控制器的参数自整定,使PID控制器具有经久的生命力。
2. PLC实现PID控制的方法
如图6-35所示为采用PLC对模拟量实行PID控制的系统结构框图。用PLC对模拟量进行PID控制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结构框图
1)使用PID过程控制模块。这种模块的PID控制程序是PLC生产厂家设计的,并存放在模块中,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设置一些参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一块模块可以控制几路甚至几十路闭环回路。但是这种模块的价格昂贵,一般在大型控制系统中使用。如三菱的A系列、Q系列PLC的PID控制模块。
2)使用PID功能指令。现在很多中小型 PLC都提供PID控制用的功能指令,如FX2N系列PLC的PID指令。它们实际上是用于PID控制的子程序,与A/D、D/A模块一起使用,可以得到类似于使用PID过程控制模块的效果,价格却得多。
3)使用自编程序实现PID闭环控制。有的PLC没有有PID过程控制模块和 PID控制指令,有时虽然有PID控制指令,但用户希望采用变型PID控制算法。在这些情况下,都需要由用户自己编制PID控制程序。
3. FX2N的PID指令
PID指令的编号为FNC88,如图6-36所示源操作数[S1]、[S2]、[S3]和目标操作数[D]均为数据寄存器D,16位指令,占9个程序步。[S1]和[S2]分别用来存放给定值SV和当前测量到的反馈值PV,[S3]~[S3]+6用来存放控制参数的值,运算结果MV存放在[D]中。源操作数[S3]占用从[S3]开始的25个数据寄存器.
PID指令是用来调用PID运算程序,在PID运算开始之前,应使用MOV指令将参数(见表6-3)设定值预先写入对应的数据寄存器中。如果使用有断电保持功能的数据寄存器,不需要重复写入。如果目标操作数[D]有断电保持功能,应使用初始化脉冲M8002的常开触点将其复位。
表6-3 PID控制参数及设定
PID指令可以同时多次使用,但是用于运算的[S3]、[D]的数据寄存器元件号不能重复。
PID指令可以在定时中断、子程序、步进指令和转移指令内使用,但是应将[S3]+7清零(采用脉冲执行的MOV指令)之后才能使用。
控制参数的设定和 PID运算中的数据出现错误时,“运算错误”标志M8067为 ON,错误代码存放在D8067中。
PID指令采用增量式PID算法,控制算法中还综合使用了反馈量一阶惯性数字滤波、不微分和反馈量微分等措施,使该指令比普通的PID算法具有好的控制效果。
PID控制是根据“动作方向”([S3]+1)的设定内容,进行正作用或反作用的PID运算。
以上公式中:△MV是本次和上一次采样时PID输出量的差值,MVn是本次的PID输出量;EVn和 EVn-1分别是本次和上一次采样时的误差,SV为设定值;PVn是本次采样的反馈值,PVnf、PVnf-1和PVnf-2分别是本次、次和前两次滤波后的反馈值,L是惯性数字滤波的系数;Dn和Dn-l分别是本次和上一次采样时的微分部分;K p是比例增益,T S是采样周期,T I和T D分别是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αD是不微分的滤波时间常数与微分时间TD的比值。
4.PID参数的整定
PID控制器有4个主要的参数K p、T I、T D和T S需整定,无论哪一个参数选择得不合适都会影响控制效果。在整定参数时应把握住PID参数与系统动态、静态性能之间的关系。
在P(比例)、I(积分)、D(微分)这三种控制作用中,比例部分与误差信号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只要误差一出现,比例部分就能及时地产生与误差成正比的调节作用,具有调节及时的特点。比例系数K p越大,比例调节作用越强,系统的稳态精度越高;但是对于大多数系统,K p过大会使系统的输出量振荡加剧,稳定性降低。
积分作用与当前误差的大小和误差的历史情况都,只要误差不为零,控制器的输出就会因积分作用而不断变化,一直要到误差消失,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积分部分才不再变化。因此,积分部分可以稳态误差,提高控制精度,但是积分作用的动作缓慢,可能给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带来不良影响。积分时间常数T I增大时,积分作用减弱,系统的动态性能(稳定性)可能有所改善,但是稳态误差的速度减慢。
微分部分是根据误差变化的速度,提前给出较大的调节作用。微分部分反映了系统变化的趋势,它较比例调节为及时,所以微分部分具有前和预测的特点。微分时间常数T D增大时,调量减小,动态性能得到改善,但是抑制高频干扰的能力下降。
选取采样周期T S时,应使它远远小于系统阶跃响应的纯滞后时间或上升时间。为使采样值能及时反映模拟量的变化,T S越小越好。但是T S太小会增加CPU的运算工作量,相邻两次采样的差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所以也不宜将T S过小。
可编程控制器是什么意思: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简称PLC或PC,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它不断吸收微计算机技术使之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合复杂的控制任务。
自1836年继电器问世,人们就开始用导线将它同开关器件巧妙地连接,构成用途各异的逻辑控制或顺序控制。至今,在PLC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中还可以看到这些布线的影子。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问世,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处理器的出现,PLC产品朝小型和小型化方面进行了一次飞跃,终使早期的PLC从初的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发展成为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记忆和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及PID回路调节等功能的现代PLC.
PLC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加适合工业现场和市场的要求:高性、强抗各种干扰的能力、编程安装使用简便、格命。比之单片机,它的输入输出端接近现场设备,不需添加太多的中间部件或需要多的接口,这样节省了用户时间和成本。PLC的下端(输入端)为继电器、晶体管和晶闸管等控制部件,而上端一般是面向用户的微型计算机。人们在应用它时,可以不必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门培训,就能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操作及编程。用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工业控制任务。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功能
PLC是应用面很广,发展非常的工业自动化装置,在工厂自动化(FA)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内占重要地位。今天的PLC功能,远不仅是替代传统的继电器逻辑。
PLC系统一般由以下基本功能构成:多种控制功能。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能。通信联网功能。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人机界面功能。
编程、调试功能:
1、控制功能逻辑控制:PLC具有与、或、非、异或和触发器等逻辑运算功能,可以代替继电器进行开关量控制。
定时控制:它为用户提供了若干个电子定时器,用户可自行设定:接通延时、关断延时和定时脉冲等方式。
计数控制:用脉冲控制可以实现加、减计数模式,可以连盘进行位置检测。
顺序控制:在前道工序完成之后,就转入下一道工序,使一台PLC可作为多部步进控制器使用。
数据采集、存储与处理功能数学运算功能:
基本算术:加、减、乘、除。
扩展算术:平方根、三角函数和浮点运算。
比较:大于、小于和等于。
数据处理:选择、组织、规格化、移动和先入先出。
模拟数据处理:PID、积分和滤波。
2、输入/输出接口调理功能具有A/D、D/A转换功能,通过I/O模块完成对模拟量的控制和调节。位数和精度可以根据用户要求选择。
3. 具有温度测量接口,直接连接各种电阻或电偶。
4、通信、联网功能现代PLC大多数都采用了通信、网络技术,有RS232或RS485接口,可进行远程I/O控制,多台PLC可彼此间联网、通信,外部器件与一台或多台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处理单元之间,实现程序和数据交换,如程序转移、数据文档转移、监视和诊断。
通信接口或通信处理器按标准的硬件接口或专有的通信协议完成程序和数据的转移。如西门子S7-200的Profibus现场总线口,其通信速率可以达到12Mbps.
在系统构成时,可由一台计算机与多台PLC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网络,以便完成较大规模的复杂控制。通常所说的SA系统,现场端和远程端也可以采用PLC作现场机。5、人机界面功能提供操作者以监视机器/过程工作必需的信息。允许操作者和PC系统与其应用程序相互作用,以便作决策和调整。
实现人机界面功能的手段:从基层的操作者屏幕文字显示,到单机的CRT显示与键盘操作和用通信处理器、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工业计算机的分散和集中操作与监视系统。6、编程、调试等使用复杂程度不同的手持、便携和桌面式编程器、工作站和操作屏,进行编程、调试、监视、试验和记录,并通过打印机打印出程序文件。
二、可编程控制器的主要特点
1、性高PLC的MTBF一般在40000~50000h以上,西门子、ABB、松下等微小型PLC可达10万h以上,而且均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判断故障,便于维护。2、模块化组合灵活可编程控制器是系列化产品,通常采用模块结构来完成不同的任务组合。I/O从8~8192点,有多种机型、多种功能模板可灵活组合,结构形式也是多样的。3、功能强PLC应用微电子技术和微计算机,简单型式都具有逻辑、定时、计数等顺序控制功能。基本型式再加上模拟I/O、基本算术运算、通信能力等。复杂型式除了具有基本型式的功能外,还具有扩展的计算能力、多级终端机制、智能I/O、PID调节、过程监视、网络通信能力、远程I/O、多处理器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4、编程方便PLC适用针对工业控制的梯形图、功能块图、指令表和顺序功能表图(SFC)编程,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机编程知识。新的编程工作站配有综合的软件工具包,并可在任何兼容的个人计算机上编程。5、适应工业环境PLC的技术条件能在一般高温、振动、冲击和粉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工作。这是PLC产品的市场生存。6、安装、维修简单与计算机系统相比,PLC安装不需要特殊机房和严格的屏蔽。使用时只要各种器件连接无误,系统便可工作,各个模件上设有运行和故障指示装置,便于查找故障,大多数模件可以带电插拔,模件可换,使用户可以在短的时间内查出故障,并排除,大限度地压缩故障停机时间,使生产恢复。然后再对故障模件进行修复,这对大规模生产场合尤为适宜。
一些PLC外壳由可在不良工作环境下工作的合金组成,结构简单,上面带有散热槽,在高温下,该外壳不像塑料制品那样变形,还可抗无线电频率(RF高频)电磁干扰、防火等。7、运行速度快随着微处理器的应用,使PLC的运行速度增快,使它符合处理高速度复杂的控制任务,它与微型计算机之间的差别不是很明显。8、总价格低PLC的重量、体积、功耗和硬件价格一直在降低,虽然软件价格占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是各厂商为了竞争也相应地降低了价格。另外,采用PLC还可以大大缩短设计、编程和投产周期,使总价格进一步降低。
PLC系统与工业总线计算机和DCS系统相互渗透,互为借鉴,相互竞争而发展。促进了工业的进步。
PLC产品面临现场总线的发展,将再次革新,满足工业与民用控制的高需要。三、PLC的通信及联网PLC的通信包括PLC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之间以及PLC与其他智能设备间的通信。PLC系统与通用计算机可以直接或通过通信处理单元、通信转接器相连构成网络,以实现信息的交换,并可构成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满足工厂自动化(FA)系统发展的需要,各PLC系统或远程I/O模块按功能各自放置在生产现场分散控制,然后采用网络连接构成集中管理的分布式网络系统。
以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NET为例,在其提出的全集成自动化(TIA)的系统概念中,内容即包括组态和编程的集成、数据管理的集成以及通信的集成。通信网络是这个系统重要的、关键的组件,提供了部件和网络间完善的工业通信。
SIMATICNET包含了三个主要层次:
AS-I网传感器和执行器通信的标准,扫描时间5ms,传输媒体为未屏蔽的双绞线,线路长度为300m,多为31个从站。
PROFIBUS工业现场总线,用于车间级和现场级的标准,传输率大12m/s,传输媒体为屏蔽双线电缆(长9.6km)或光缆(长90km),多可接127个从站。
工业以太网用于区域和单元联网的标准,网络规模可达1024站1.5km(电气网络)或200km(光学网络)。
在这一网络体系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PROFIBUS现场总线,PROFIBUS是目前成功的现场总线之一,已得到广泛地应用。它是不依赖生产厂家的、开放式的现场总线,各种各样的自动化设备均可通过同样的接换信息。为数众多的生产厂家提供了的PROFIBUS产品,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合适的产品。PROFIBUS已经成为德国DIN19245和欧洲标准prEN50170,并在世界拥有了多的用户数量。四、PLC与工业控制计算机(IPC)和集散控制系统(DCS)的比较1、各自技术发展的起源计算机是为了满足快速大量数据处理要求的设备。硬件结构方面,总线标准化程度高,兼容性强,软件资源丰富,特别是有实时操作系统的支持,故对要求快速、实时性强、模型复杂和计算工作量大的工业对象的控制占有优势。
集散系统从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发展到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的集散系统,所以其在模拟量处理、回路调节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初期主要用在连续过程控制,侧重回路调节功能。
PLC是由继电器逻辑系统发展而来,主要用在离散制造、工序控制,初期主要是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侧重于开关量顺序控制方面。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发展,PLC在技术和功能上发生了飞跃。在初期逻辑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值运算、闭环调节等功能,增加了模拟量和PID调节等功能模块;运算速度提高,CPU的能力赶上了工业控制计算机;通信能力的提高发展了多种局部总线和网络(LAN),因而也可构成为一个集散系统。特别是个人计算机也被吸收到PLC系统中。
1.PLC在过程控制的发展将是一智能变送器和现场总线,暨向下拓展功能,开放总线。
2、相同点在微电子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从硬件的角度来看,PLC、工业计算机、集散系统(DCS)之间的差别正在缩小,都将由类似的一些微电子元件、微处理器、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和I/O模件组成。编程方面也有很多相同点。
3、区别点由于PLC和计算机属于两类产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都形成了自身的装置特点和软件工具。实际上的区别继续存在。
PLC用编程器或计算机编程,编程语言是梯形图、功能块图、顺序功能表图和指令表等。集散系统自身或用计算机结构形成组态构成开发系统环境。
特别提出的是与STD总线工控机的区别,无论从维修、安装和模件功能都很相似。PLC适用于黑模式下运行,但在线运行时若要进行较大的程序修改,其能力略逊于STD工控机,但是从开关量控制而言,PLC的性能STD工控机。
总的来说,在选择控制器时,要从工程要求、现场环境和经济性等方面考虑。没有什么控制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