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ES7355-1VH10-0AE0支持验货
  • 西门子6ES7355-1VH10-0AE0支持验货
  • 西门子6ES7355-1VH10-0AE0支持验货
  • 西门子6ES7355-1VH10-0AE0支持验货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西门子6ES7355-1VH10-0AE0支持验货

一、机组技术概况概述

上引法连铸无氧铜材工艺,是80年代末新技术,主要用于生产光亮、大长度、高导电率的无氧铜杆、线。它把传统的铜线生产的熔铜—铸锭—加热—开坯—轧制—剥皮—拉伸等工序,简化为熔铜上引连铸两道工序。

机组采用微机监控,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具备优良的软件支持系统,使系统具有宽广的调速范围,使生产过程控制为简单,上引连铸铜杆质量加稳定,成材率高。熔铜炉采用的精炼技术,设置熔化、保温炉三连体结构,节能,生产,无三废污染,该机组从上引连铸、牵引、收卷实现了机电一体化,本机组可生产ф8、ф14.4、ф17、ф20光亮大长度含氧量低的铜杆线。

1、机组技术设备特点

1.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微机(PLC)控制连铸速度、节距、牵引频率,具有高分辨率、驱动,高的响应速度,完成拉—停—停—反推运动,使连铸铜杆质量稳定,成材率高,上引速度0-3米/秒。并能在线调整连铸节距大小、牵引频率、反推量,操作简便,克服了传统打链,离合器机械牵引的诸多弊端。

2.连铸机采用四立柱式结构,刚性好,克服了单柱式连铸机面板振动不稳而影响铜杆质量。由于铸机面板和两端设置双电机驱动,能生产两种不同规格铜杆,换工装可生产铜管、棒、扁带。

3.熔化炉和保温炉设置三联体、四联体组合结构,可实现大块废紫铜下料(或电解铜整板下料),节能,无三废污染。

4.机组连铸铜杆特性:(1)密度8.9kg/dm3;(2)软态电阻率≤0.017241Ωmm2/m;(3)含氧量≤10PPM(0.001%);(4)抗拉强度≥280N/mm;(5)伸长率≥4%。注:用1#电解铜原料生产可保证以上特性,用光亮废电线电缆原料生产,可保证拉线丝至0.12mm,但电阻率不保。

2、主要技术参数

(1)主要工艺流程:用废紫铜料投入熔化炉中熔炼,在铜液上覆盖木炭,使铜液与空气隔离并对之还原除氧,熔化炉底部与保温炉连通,熔化的铜液由此流入保温炉中。保温炉的铜液上覆盖石墨片,以隔离空气和防止热辐射,铜液在此得到进一步的精炼并保持在结晶温度,将结晶器装在牵引机上,接通冷却水,将牵引杆通过结晶器插入铜液中,铜液在结晶器中不断地结晶、冷却,被牵引拉出即为铜杆。

 PLC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要提高PLC控制系统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安装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因此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工作环境

(1)温度

PLC要求环境温度在0~55oC,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

(2)湿度

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露)。

(3)震动

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震动时,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4)空气

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等。对于空气中有较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

(5)电源

PLC对于电源线带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抵制能力。在性要求很高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中,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一般PLC都有直流24V输出提供给输入端,当输入端使用外接直流电源时,应选用直流稳压电源。因为普通的整流滤波电源,由于纹波的影响,容易使PLC接收到错误信息。

2.控制系统中干扰及其来源

现场电磁干扰是PLC控制系统中常见也是易影响系统性的因素之一,所谓治标先治本,找出问题所在,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知道现场干扰的。

(1)干扰源及一般分类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其原因是电流改变产生磁场,对设备产生电磁辐射;磁场改变产生电流,电磁高速产生电磁波。通常电磁干扰按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是信号对地的电位差,主要由电网串入、地电位差及空间电磁辐射在信号线上感应的共态(同方向)电压叠加所形成。共模电压通过不对称电路可转换成差模电压,直接影响测控信号,造成元器件损坏(这就是一些系统I/O模件损坏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这种共模干扰可为直流,亦可为交流。差模干扰是指作用于信号两间的干扰电压,主要由空间电磁场在信号间耦合感应及由不平衡电路转换共模干扰所形成的电压,这种干扰叠加在信号上,直接影响测量与控制精度。

(2)PLC系统中干扰的主要来源及途径

强电干扰

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

柜内干扰

控制柜内的高压电器,大的电感性负载,混乱的布线都容易对PLC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

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这是很严重的。由信号引入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时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及其对模拟电路的影响,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

变频器干扰

一是变频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产生谐波对电网产生传导干扰,引起电网电压畸变,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二是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3.主要抗干扰措施

(1)电源的合理处理,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对于电源引入的电网干扰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

(4)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

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大。

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有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又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它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程序跑飞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

● 地或电源接地

将电源线接地端和柜体连线接地为接地。如电源漏电或柜体带电,可从接地导入地下,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 系统接地

PLC控制器为了与所控的各个设备同电位而接地,叫系统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4Ω,一般需将PLC设备系统地和控制柜内开关电源负端接在一起,作为控制系统地。

● 信号与屏蔽接地

一般要求信号线要有的参考地,屏蔽电缆遇到有可能产生传导干扰的场合,也要在就地或者控制室接地,防止形成“地环路”。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蔽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点。

(5)对变频器干扰的抑制

变频器的干扰处理一般有下面几种方式:

加隔离变压器,主要是针对来自电源的传导干扰,可以将绝大部分的传导干扰阻隔在隔离变压器之前。

使用滤波器,滤波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还具有防止将设备本身的干扰传导给电源,有些还兼有尖峰电压吸收功能。

使用输出电抗器,在变频器到电动机之间增加交流电抗器主要是减少变频器输出在能量传输过程中线路产生电磁辐射,影响其它设备正常工作。

20220222173907301904.jpg202202221739073176584.jpg202202221739072455394.jpg

2.4 编程器和电源模块选择

      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plc的编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用户应当对所选择plc产品的软件功能及编程器有所了解。小型控制系统一般选用价格的简易编程器,如果系统较大或多台plc共用,可以选用功能强,编程方便的图形编程器。如果有个人计算机,可以选用能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的编程软件包。同时,为了防止因干扰、锂电池电压下降等原因破坏ram中的用户程序,可以选用eeprom模块作为外部设备。 

       对于结构为模块式的plc,电源模块和额定电流大于或等于主机、i/o模块、模块等总的消耗电流之和。当使用机架时,从主机架电源模块到远一个扩展机架的线路压降小于0.25v。

2.5 程序设计和总装统调

      在确定控制对象的控制任务、选择好plc的机型后,就可以进行控制系统的流程设计,画出流程图,进一步说明各信息流之间的关系,然后具体安排i/o的配置,并对i/o进行地址编号。i/o地址编号确定后,再画出plc端子和现场信号联络图表,进行系统设计即可将硬件设计和程序编写二项工作平行进行,编写程序的过程就是软件设计过程。 

      用户编写的程序在总装统调前需要进行模拟调试。用装在plc上的模拟开关模拟输入信号的状态,用输出点的指示灯模拟被控对象,检查程序无误后便把plc接到系统里,进行总装统调,如果统调达不到指标要求则可对硬件和软件作调整,全部调试结束后,一般将程序固化在有长久记忆功能的eprom盒中长期保存。

3 plc的抗干扰措施

      由于plc是专为工业环境而设计的控制装置,应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功能,但是如果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都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干扰会造成plc误动作或使plc内部数据丢失,甚至使系统失控,所以在系统设计时,应采取硬件措施再配合软件措施,以提高plc的性和抗干扰能力。

3.1 硬件措施

(1) 屏蔽:对电源变压器、cpu、编程器等主要部件,采用导电、导磁良好的材料进行屏蔽,以防外界干扰。

(2) 滤波:对供电系统及输入线路采用多种形式的滤波,以或抑制高频干扰,也削弱了各种模块之间的相互影响。

(3)电源调整与保护:对cpu这个部件所需的+5v电源,采用多级滤波,并用集成电压调整器进行调整,以适应交流电网的波动和过电压、欠电压的影响。

(4) 隔离:在cpu与i/o电路间,采用光电隔离措施,有效隔离i/o间的电联系,减少故障误动作。

(5)采用模块式结构:这种结构有助于在故障情况下短时修复。因为一旦查处某一模块出现故障,就能换,使系统回复正常工作,也有助于加快查找故障原因。

3.2 软件措施 

      故障检测:plc本身有很完善的自诊断功能,但在工程实践中,plc的i/o元件如限位开关、电磁阀、接触器等的故障率远远plc的本身故障率,这些元件出现故障后,plc一般不会察觉出来,不会立即停机,这会导致多个故障相继发生,严重时会造成人身设备事故,停机后查找故障也要花费大量时间[4]。为方便检测故障可用梯形图程序实现,这里介绍一种逻辑组合判断法:系统正常运行时,plc的输入和输出信号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因此根据输出信号的状态与控制过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信息保护和恢复:当偶发性故障条件出现时,不破坏plc内部的信息,一旦故障条件消失,就可以恢复正常继续原来的工作。所以,plc在检测故障条件时,立即把现状态存入存储器,软件配合对存储器进行封闭,禁止对存储器的任何操作,以防存储器信息被冲掉,一旦检测到外界环境正常后,便可恢复到故障发生前的状态,继续原来的程序工作。

      设置警戒时钟wdt:机械设备的动作时间一般是不变的,可以以这些时间为参考,当plc发出控制信号,相应的执行机械动作,同时启动一个定时器,定时器的设定值比正常情况下机械设备的动作时间长20%,若时间到,plc还没有收到执行机构动作结束信号,则启动报警。 

      提高输入信号的性:由于电磁干扰、噪声、模拟信号误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输入信号的错误,引起程序判断失误,造成事故,例如按纽的抖动、继电器触点的瞬间跳动都会引起系统误动作,可以采用软件延时去抖。对于模拟信号误差的影响可采取对模拟信号连续采样三次,采样间隔根据a/d转换时间和该信号的变化频率而定,三个数据先后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寄存器中,经比较后取中间值或平均值作为当前输入值。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后,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plc的种类日益繁多,功能也逐渐增强,在产品规模上向大小两个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plc的选用做出适当调整,以便满足期望的工业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plc在工业控制中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结构型号、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等各不相同,适用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plc对于提高其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应用plc要详细分析被控对象、控制过程与要求,熟悉了解工艺流程后列出控制系统的所有功能和指标要求,与继电器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比较后加以选择。plc适合于控制对象的工业环境较差,而性、性要求特别高,系统工艺复杂,输入输出以开关量为多,用常规的继电器接触器难以实现,工艺流程又要经常变动的对象和现场。其次要确定控制范围,一般讲,能够反映生产过程的运行情况,能用传感器进行直接测量的参数;用人工进行控制工作量大,操作复杂容易出错或操作过于频繁,人工操作不容易满足工艺要求的往往由plc控制。

2 plc的选择

2.1 机型选择

      机型的选择主要是指在功能上如何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浪费机器容量。选择机型前,要对控制对象进行下面估计:有多少开关量输入,电压分别为多少,有多少开关量输出,输出功率为多少;有多少模拟量输入和模拟量输出;是否有特殊控制要求,如高速计数器;现场对控制器响应速度有何要求;机房与现场分开还是在一起等。

      在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维护使用方便以及性能价格优的机型。通常的做法是:在工艺过程比较固定、环境条件较好的场合,选用整体式结构的plc;其他情况则选用模块式结构的plc;对于开关量控制以及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一般其控制速度无须考虑,因此选用带a/d转换,d/a转换,加减运算、数据传送功能的低档机就能满足要求;而控制比较复杂,控制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如要实现pid运算、闭环控制、通讯联网等),可根据控制规模及复杂程度来选用中档或机(其中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全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等)。

      应该注意的是,同一个企业应尽量做到机型统一,这样同一个机型的plc模块可互为备用,便于备品备件的采购和管理;同时,其统一的功能及编程方法也有利于技术力量的培训、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功能的开发;此外,由于其外部设备通用,资源可以共享,因此配上计算机后即可把控制各立系统的多台plc联成一个dcs系统,这样便于相互通信,集中管理[2]。

2.2 i/o的选择

      plc与工业生产过程的联系是通过i/o接口模块来实现的,plc有许多i/o接口模块,包括开关量输入模块、开关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模块,使用时应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选择。

(1)确定i/o点数。不同的控制对象所需要的i/o点数不同,一些典型的传动设备及常用的电气元件所需plc的i/o点数是固定的,如一个单线圈电磁阀用2个输入点,一个输出点;一个按纽需一个输入点;一个信号灯占用一个输出点等,但对于同一个控制对象,由于采用的控制方法不同或编程水平不同,i/o点数也应有所不同。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确定所需的i/o点数时,应再增加10%~20%的备用量,以便随时增加控制功能。

(2)开关量i/o。开关量i/o接口可以从传感器和开关(如按纽、限位开关等)及控制设备(如指示灯、报警器、电动机启动器等)接收信号。典型的交流i/o信号为24~240v,直流i/o信号为5~240v。尽管输入电路因制造厂家不同而不同,但有些特性是相同的,如用于错误信号的抖动电路等。此外,大多数输入电路在高压电源输入和接口电路的控制逻辑部分之间都没有可选的隔离电路。在评估离散输出时,应考虑熔丝、瞬时浪涌保护和电源与逻辑电路间的隔离电路[3]。

(3)模拟量i/o。模拟量i/o接口一般用来感知传感器产生的信号。这些接口可用于测量流量、温度和压力,并可用于控制电压或电流输出设备。其典型量程为-10~+10v、0~+11v、4~20ma或10~50ma。一些制造厂家在plc上设计有特殊模拟接口,因而可以接收低电平信号,如rtd、热电偶等。这类接口模块可用于接收同一模块上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或rtd混号。

(4)特殊功能i/o。在选择一台plc时,用户可能会面临一些特殊类型且不能用标准i/o实现的i/o限定,如定位、快速输入、频率等。此时应考虑供销厂商是否提供特殊的有助于大限度减小控制作用的模块。有些特殊接口模块自身能处理一部分现场数据,从而使cpu从耗时的任务中解脱出来。

(5)智能式i/o。大型plc的生产厂家相继推出了解决典型工艺过程的智能式的i/o模块,例如pid控制模块等。这些智能模块本身带有处理器,可对输入或输出信号作预先规定的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送入cpu或直接输出,这样可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并节省存储器的容量。

2.3 存储器类型及容量选择

      plc系统所使用的存储器由rom和ram组成,存储容量则随机器的大小变化,大存储能力:一般小型机大存储能力6kb,中型机的大存储能力可达64kb,大型机的大存储能力可上兆字节。使用时可根据程序及数据的存储需要来选用合适的机型,必要时也可专门进行存储器的扩充设计。 

      plc的存储器容量选择要受到内存利用率、开关量的i/o点数、模拟量的i/o点数和用户的编程水平这四个因素的影响。存储容量计算的种方法是:根据编程使用的节点数计算存储器的实际使用容量。二种为估算法,用户可根据控制规模和应用目的来估算,总存储字数=(开关量输入点+开关量输出点)×10+模拟量点数×150,然后按计算存储器字数的25%考虑裕量。为了使用方便,一般应留有25%~30%的裕量。存储容量的方法是生成程序,即用了多少字,知道每条指令所用的字数,用户便可以确定准确的存储容量。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