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天津西门子一级代理商交换机供应商
合理选择PLC,对于提高PLC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LC的机型、I/O、存储器类型及容量和编程器、外部设备几个方面来说明选择PLC应该考虑的因素,并给出了两个PLC应用的实例。文章中尽管归纳了一些选用PLC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一定要依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设计出满足期望的工业控制系统。
随着PLC在工业控制中的推广普及,PLC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其结构型号、性能、容量、指令系统、编程方法等各不相同,适用场合也各有侧重。因此,合理选择 PLC,对于提高PLC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有着重要作用。
一、机型的选择
我国市场行的有如下几家PLC产品:
1.施耐德公司,包括早期天津仪表厂引进公司的产品,目前有Quantum、Premium、Momentum等产品;
2.罗克韦尔公司(包括AB公司)PLC产品,目前有SLC、Micro Logix、Control Logix等;
3.西门子公司的产品,目前有SIMATIC S7-400/300/200系列产品;
4.GE公司的产品;
5.日本欧姆龙、三菱、富士、松下等,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三菱公司F1、F2、FX2等系列产品。
PLC机型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功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维护使用方便以及性能价格比优的机型。通常做法是,在工艺过程比较固定、环境条件较好的场合,建议选用整体式结构的PLC;其他情况则选用模块式结构的 PLC;对于开关量控制以及以开关量控制为主、带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工程项目中,一般其控制速度无须考虑,因此,选用带 A/D转换、D/A转换、加减运算、数据传送功能的低档机就能满足要求;而在控制比较复杂,控制功能要求比较高的工程项目中(如要实现PID运算、闭环控制、通信联网等),可视控制规模及复杂程度来选用中档或机(其中机主要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全PLC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以及整个工厂的自动化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表1列出了PLC的几种功能选择。
表1 PLC的功能及应用场合
表2 典型传动设备及常用电气元件所需的开关量的I/O点数
表3 选择PLC的I/O接口模块的一般规则
表4 控制目的估算存储器容量的方法
引言
为保证平台稳定,被调平台有五条支腿,分别用5个执行元件控制其高度,以调整平台的水平度;用2个水平敏感元件检测其水平度,2个水平敏感元件垂直安装,分别用于检测平台前后方向的水平度和检测平台左右方向的水平度。图1是被调平台与支腿和水平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图中未标出平台上的设备)。
图1 被调平台与支腿和水平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5个调平支腿高度及2个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构成了五输入二输出的多输入输出系统,每一调平支腿高度变动,都有可能影响平台的水平度,因此它是一个强耦合的系统。
2 解耦的控制方法
系统虽有5个输入,2个输出,但我们知道,三点决定平面,所以在调平控制量中有二个输入量是冗余量,只需选择平台在三支点构成的三角形内,控制这个三角形的三个支腿高度,即可实现调平;在调平结束后,再控制其余二个支腿着地即可。所以实际系统应是三输入二输出系统,经过分析可以得到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α与β是三个调平支腿高A、B与C的函数:
α=f1(A,B,C)
β=f2(A,B,C)
平台调平后,应得到α≤δ,β≤δ。δ是一个允许的很小倾角。A、B、C与α、β之间是强耦合的。
应用理论和实验方法都可得出其传递函数,设平台输入与输出关系表示如下:
式中GNM是α、β对于A、B、C的传函;GNM中下标N=1、2代表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α与β,M=1、2、3代表三支腿高A、B与C。设有一个预补偿矩阵Kp(s)使(2)式成立。
式中KPQ中下标Q=1、2代表预补偿函数的二个输入α与β,P=1、2、3代表补偿传函的三个输出A、B与C。若
则可实现解耦。为使解耦,必需求出k(S),并且按(4)式实时计算A、B和C,然后实施控制。
由(3)式解出k(S),代入(4)式并离散化(4)式,用计算机实时地计算出控制量A、B、C,就构成了快速自动调平系统。然而k(S)不容易显式解得,(4)式的实时计算量大;以及当用伺服系统控制调平支腿的高度时,少要有测量3个支腿高度的传感器和两个测量平台水平度的传感器,硬件电路相对复杂,开发时间长;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解耦控制方法的使用。|
3 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
某些平台上的设备运行中不需实时调平,只要求开始工作前进行一次调平,对调平过程速度要求也不高。这种平台的调平方法,可用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将调平过程分两步进行,调平某个倾角使之达到水平要求之后,将其锁定,然后再去调另外一个倾角。在步时,剔除了一个倾角及两个支腿的高,使控制系统变成了单入单出控制系统。二步剔除已调平了的倾角及相应的已完成调平任务的两个支腿。这样二步调平也变成了单入单出控制系统。这种做法是一种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
具体调平过程叙述如下:选择平台所在三支腿构成的三角形中的三个支腿;在平台未调平前,三个支腿连结成的三角形中,必有一条边的倾角大,这条边是由与两支点的连线,与它平行的(或夹角小的)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大,也即由此水平传感器测出的倾角大,以此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作被控量,以高度支腿的高为控制量,构成单入单出的闭环控制系统。这时,虽然调整位置支腿高时,会同时影响两个倾角,但未被选用的水平传感器的倾角变化可在二步时再调平,因此在步调平过程中,和次高支腿高作为冗余量被暂时剔除了,较小的倾角的输出也作为冗余量被剔除了。步调平过程,直至此大倾角被调平为止。当此倾角调平后,以此水平线为轴,平台便成了“跷跷板”,在平台作用下,原次高支腿变成了新的支腿。原倾角较小的传感器输出变成大。
二步,也以此时倾角大的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为被调量(另一水平敏感元件的输出已被调为零或一个允许的较小的倾角),以此时的支腿高度为控制量,其余二个输入和一个输出作为冗余量被剔除,再次构成一个单入单出的单闭环系统;为防止二步调平破坏步已调平得到的“跷跷板”的水平轴线,在二步调平时,要收起腿的对角支腿,使此支腿悬空;这样二步调平过程就不会影响步调平的结果。当此时的大倾角的水平敏感元件输出变为零时,就表明平台已被调平了。后再将其余支腿放下着地使平台稳定。
上述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算法简单,即当水平传感器输出过要求时,接通位置支腿的电磁阀,调此支腿的高,直至水平传感器输出满足要求止。控制算法中,确定电磁阀接通与否,只由水平传感器的输出决定,而不需要测出各调平支腿的高度,因此不需使用测量支腿高度的传感器。且控制算法中只有一些逻辑判断,处理大量的数椐,适合用PLC实现。
4 用PLC控制自动调平系统
用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的调平系统可用PLC实现。用PLC控制的自动调平控制系统主要包含:水平器与控制支腿高度的电磁阀与液压缸等组成。硬件框图如
图2 自动调平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中PLC输出经驱动电路控制电磁阀,电磁阀控制液压缸,液压缸控制支腿高度,液压缸上的液压继电器用于测量支腿是否着地;因为当支腿着地后液压缸压力升高,液压继电器接通。水平传感器输出的水平倾角是模拟量,因此PLC除了要有用于控制液压缸的开关量输出模块,和用于接收液压继电器的开关量输入模块外,还要有模拟量输入模块。
某自动调平系统,自动调平工作过程如下:
(1) 选择大倾角(可能是“前后倾角”,也可能是“左右倾角”)方向调平。
(2) 判断大倾角方向上支腿的高低,将低端的调平支腿升高;直至在此方向达到调平精度。
(3) 进行另一方向的调节,升高较低一端的调平支腿,同时,收回此方向上较高一端的调平支腿;
(4) 达到两个调平方向的调平精度后,使辅助支腿着地、放稳;
(5) 调平工作结束。
图3是自动调平控制程序框图。图中DT9、DT11、DT13、DT15分别是除辅助支腿外的4个调平支腿的液压缸的4个电磁阀,图中“调左右倾角标志”和“调前后倾角标志”是PLC内部辅助继电器,程序此标志,当有标志时,会一直调整某个倾角,直至此倾角被调平为
图3 自动调平程序框图
止,故这一标志是实现解耦的关键。
编写程序时要注意到,PLC用户程序是周期执行的,因此PLC程序与计算机编程有很大不同。但本程序是用在S7-300 PLC中的,S7-300程序由“组织块”(OB1)和“功能”(FC1)等组成[2],本程序是一个“功能”。在条件满足时,“功能”程序将被反复执行,与计算机程5 结束语
本自动调平系统中,未使用高度传感器测各调平支腿的高度,系统;所用的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调平过程要分两步才能完成,速度比解耦的控制方法慢;但在某些设备中,对调平速度要求并不高,可以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控制方法。总之,一些控制问题似难以用PLC进行控制,但只要在控制方法上想办法,改进控制方法后,用PLC也能胜任;本文提出的剔除冗余量的解耦控制方法有实现,可推广应用。本文设计的用PLC实现的自动调平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开发周期很短,性很高。
各种类型可编程控制器PLC,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分散安装在生产现场的各单机设备上,虽然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但PLC是专门为工业生产环境而设计的控制装置,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采用了多层次抗干扰和精选元件措施,故具有较强的适应恶劣工业环境的能力、运行稳定性和较高的性,因此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使用,但是由于可编程控制器直接和现场的I/O设备相连,外来干扰很容电源线 或I/O传输线侵入,从而引起控制系统的误动作。PLC受到的干扰可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下,外部干扰是随机的,与系统结构无关,且干扰源是无法的,只能针对具体情况加以限制;内部干扰与系统结构有关,主要通过系统内交流主电路,模拟量输入信号等引起,可合理设计系统线路来削弱和抑制内部干扰和防止外部干扰。要提高PLC控制系统的性,就要从多方面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分析硬件电路,提出硬件抗干扰措施
1、PLC的电源与接地
PLC本身的抗干扰能力一般都很强。通常,只能将PLC的电源与系统的动力设备电源分开配线,对于电源线来的干扰,一般都有足够强的抑制能力。但是,如果遇上特殊情况,电源干扰特别严重,可加接一个带屏蔽层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性。如果一个系统中含有扩展单元,则其电源与基本单元共用一个开关控制,也就是说,它们的上电与断电同时进行。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了抑制附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PLC接地线,并且接地点要与其它设备分开,如图1(a)。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也可采用公共接地方式,如图1(b)。但是禁止采用串联接地方式,如图1(c),因为它会使各设备间产生电位差而引入干扰。此外,接地线要足够粗,接地电阻要小,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PLC 。
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其一为了,其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接地在干扰上起很大的作用。这里的接地是指决定系统电位的地,而不是信号系统归路的接地。在PLC控制系统中有许多悬浮的金属架,它们是惧空中干扰的空中线,需要有决定电位的地线。交流地是PLC控制系统供电所必需的,它通过变压器点构成供电两条回路之一。这条回路上的电流、各种谐波电流等是个严重的干扰源。因此交流地线、直流地线、模拟地和数字地等分开。数字地和模拟地的共点地置悬浮方式。地线各点之间的电位差尽可能小,尽量加粗地线,有条件可采用环形地线。系统地端子(LG)是抗干扰的中性端子,通常不需要接地,可是,当电磁干扰比较严重时,这个端子需与接大地的端子()连接。
2 、 PLC控制系统的安装和使用环境
PLC是专为工业控制设计的,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特殊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使用。但是在PLC控制系统中,如果环境过于恶劣,或安装使用不当,会降低系统的性。PLC使用环境温度通常在0℃ ~55℃范围内,应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安装位置应远离发热量大的器件,同时应保证有足够大的散热空间和通风条件。环境湿度一般应小于85%,以保证PLC有良好的绝缘。在含有腐蚀性气体、浓雾或粉尘的场合,需将PLC封闭安装。此外,如果PLC安装位置有强烈的振动源,系统的性也会降低,所以应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
3 、PLC的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电路是PLC接受开关量、模拟量等输入信号的端口,其元器件质量的优劣、接线方式及是否牢靠也是影响控制系统性的重要因素。以开关量输入为例,按钮、行程开关的触点接触要保持在良好状态,接线要牢固。机械限位开关是容易产生故障的元件,设计时,应尽量选用性高的接近开关代替机械限位开关。此外,按钮触点的选择也影响到系统的性。在设计电路时,应尽量选用性高的元器件,对于模拟量输入信号来说,常用的有4~20mA、0~20mA直流电流信号;0~5V、0~10V直流电压信号,电源为直流24V。
对于开关量输出来说,PLC的输出有继电器输出、晶闸管输出、晶体管输出三种形式,具体选择哪种形式的输出应根据负载要求来决定,选择不当会使系统性降低,严重时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晶闸管输出只能用于交流负载,晶体管输出只能用于直流负载。此外,PLC的输出端子带负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了规定的大限值,外接继电器或接触器,才能正常工作。外接继电器、接触器、电磁阀等执行元件的质量,是影响系统性的重要因素。常见的故障有线圈短路、机械故障造成触点不动或接触不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选用高质量的元器件来提高性,另一方面,在对系统性及智能化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根据电路中电流异常的情况对输出单元的一些部位进行诊断,当检测到异常信号时,系统按程序自动转入故障处理,从而提高系统工作的性。若PLC输出端子接有感性元件,则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护PLC的输出触点。
为了防止或减少外部配线的干扰,交流输入、输出信号与直流输入、输出应分别使用各自的电缆;对于集成电路或晶体管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线、使用屏蔽电缆,屏蔽电缆在输入、输出侧悬空,而在控制侧接地.
软件抗干扰措施
硬件抗干扰措施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断干扰进入控制系统,但由于干扰存在的随机性,尤其是在工业生产环境下,硬件抗干扰措施并不能将各种干扰拒之门外,这时,可以发挥软件的灵活性与硬件措施相结合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1、消抖
在振动环境中,行程开关或按钮常常会因为抖动而发出误信号,一般的抖动时间都比较短,针对抖动时间短的特点,可用PLC内部计时器经过一定时间的延时,得到抖动后的有效信号,从而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2 、利用""方法对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控
PLC内部具有丰富的软元件,如定时器、计数器、辅助继电器等,利用它们来设计一些程序,可以屏蔽输入元件的误信号,防止输出元件的误动作。在设计应用程序时,可以利用""方法实现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运行状态的监控。如用PLC控制某一运动部件时,编程时可定义一个定时器作""用,对运动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定时器的设定值,为运动部件所需要的大可能时间。在发出该部件的动作指令时,同时启动""定时器。若运动部件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位置,发出一个动作完成信号,使定时器清零,说明监控对象工作正常;否则,说明监控对象工作不正常,发出报警或停止工作信号。
3 、用软件数字滤波的方法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
为了提高输入信号的信噪比,常采用软件数字滤波来提高有用信号真实性。对于有大幅度随机干扰的系统,采用程序限幅法,即连续采样五次,若某一次采样值远远大于其它几次采样的幅值,那么就舍去之。对于流量、压力、液面、位移等参数,往往会在一定范围内频繁波动,则采用算术平均法。即用n次采样的平均值来代替当前值。一般认为:流量n= 12,压力n=4合适。对于缓慢变化信号如温度参数,可连续三次采样,选取居中的采样值作为有效信号。对于具有积分器A/D转换来说,采样时间应取工频周期(20ms)的整数倍。实践证明其抑制工频干扰能力过单纯积分器的效果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