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西门子PLC代理商触摸屏供应商
  • 厦门西门子PLC代理商触摸屏供应商
  • 厦门西门子PLC代理商触摸屏供应商
  • 厦门西门子PLC代理商触摸屏供应商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厦门西门子PLC代理商触摸屏供应商前言

在现代社会中,供电质量的好坏,不仅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和投资环境的好坏,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工业发展的方向、规模。实际上,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不间断供电的计算机设备越来越多,给供电提出了高的要求。停电或限电会导致减产,而忽然的停电则会危害工厂的重要设备。中低压配电网作为输配电系统的后一个环节,其实现自动化的程度与供用电的质量和性密切相关,只有实现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才可能大限度地提高供电质量,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与生产的需要。

实现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可提高供电的质量和性。实现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可减少故障次数,缩小事故范围,缩短事故时间,为恢复供电、快速分析、诊断、事故原因提供有效的依据。

实现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可以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减轻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操作人员;增强电力系统的免维护性;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和健康水平,延长使用寿命。

实现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为电力系统计算机管理自动、准确、及时地提供为详尽、丰富的数据和信地方、任何用户的计划停电、供电;可以方便、直观地监控全局内各个用户的用电、供电情况,实现总体控制。

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的薄弱环节-中低压配电网

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在我国尽管起步较晚,但也已经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初步成效。但是研究与实践成果大多数都是在高压配电网(35 k V以上)层次上进行的,而在中低压配电网(配电房这一层次)的自动化问题上,还是一片空白,既没有总体的规划,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原则。不仅如此,目前的纵向监控一般只限于变电站的出线以前,对于从变电站馈线到终端用户等属于用电管理范畴的监控,除少数大用户的负荷控制外,尚无其它监控手段。

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方案

1、电力系统自动化现有方案的比较

中低压配电网(主要指开关站、开关房、开闭所)的自动化和变电站的自动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分析一下变电站自动化的实现方法,对于正确确定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主站、远方终端单元(re mote terminal units,RTU)、线路传感器、远方控制SF6或真空开关、通信电缆。其中,RTU装置位于变电站现场,可以自动采集各种开关状态量(遥信)、模拟量(遥测),并经通道传递到监控的主站系统;有的RTU还可以按监控人员的意图和指令执行特定的遥控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返送监控主站系统。

从变电站RTU可以实现的功能来看,变电站的自动化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遥信、遥测、遥控。除此之外,有的系统还可以根据遥测的结果实现电能量总加功能。与此相应,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只实现了遥信、遥测的功能,即传统的SA系统;而新的SA 系统则属于另外一类,它应该可以实现所有“三遥”功能。这两类系统对应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同阶段和水平。

从变电站RTU实现遥测的方法来看,RTU存在两种实现方案:

a)直流采样方案

这种类型的RTU装置在采集模拟量之前,先利用变送器将交流转化成直流,然后再使用RTUA/D转换元件将直流量表示成数字量。其装置以模拟电路为主,辅以少量的数字电路。其特点在于需要变换器,的数字处理单元(CPU等),难以反映模拟量的瞬时变化,无法进行谐波分析,电能量总加功能的实现比较复杂困难。

b)交流采样方案

这种类型的RTU装置直接使用A/D转换元件对交流电量进行采集计算,变送器之类的转换设备,但需要快速的数字处理单元进行配合,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它不仅可以反映电量的瞬时变化,而且可以进行谐波分析,计算频率,简单地实现电能量总加功能。它们多使用微型计算机(如8 X86等)配合多个单片机(如8051、8098等)、并加上大量的A/D转换电路,来实现开关量、模拟量的采集。

当前在数字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的情况下,交流采样方案是配网自动化的一个合理选择。它以数字电路为主,辅以少量的模拟电路,功能强大,扩充容易,性较直流采样方案有较大提高,综合。

2、中低压配网自动化的应用特点

中低压配网自动化系统由主站、远方终端单元(RTU)、线路传感器、远方控制SF6 或真空开关、通信电缆等五个部分组成。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的应用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a)传统的变电站RTU在功能上偏重遥信、遥测,但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对象(开关房、开闭所和配电房)数目繁多,开关操作频繁,注重遥信、遥控功能。

b)中低压配电网的自动化对象遍布城市、农村等各种不同环境,被不同层次的用电管理人员(包括农村电工)所操作。要求其具有安装灵活、易操作、免维护、抗恶劣环境等特点。

c)应用于中低压配电网的RTU,在功能上应具有模块化结构,在硬件上要越简单、越越好。是同一套简单硬件,只要简单进行一下设置,就可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规模的要求。

由此可见,有必要开发新型的、不同于传统结构的RTU,以适合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和需要。

3、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RTU的RS6011G GPRS RTU实现 。

RS6011G远程智能监控终端是集成了模拟信号采集、过程IO控制和无线数据通信于一体的高性监控装置,可以直接接入标准传感器信号或仪表输出的模拟信号、电平信号、干触点、脉冲信号等,是小规模过程信号实施无线监控的手段。

RS6011G远程智能监控终端内部具有一个的微处理器,可以完成模拟信号的采集、量值转换和滤波处理等,数据的存储周期和上报周期可以根据用户环境的要求而调整,多点组网的方式非常灵活,既可以选择简单方便的GSM SMS短消息方式,也可以选择实时的GPRS/CDMA网络方式。监控的建立也是非常容易,目前流行的组态软件都可以直接接入,同时我们提供基于互联网WEB发布的电网设备运行远程监控系统,可以满足大多数电力用户的需求。

配备多种接口资源:包括模拟信号采集、开关量输入、输出、脉冲信号输入等;

1、 产品功能

◎监测

RS6011G监控终端支持RS232/RS485用户数据接口,可现场接入电压监测仪、电表、配变监测仪等电力参数监测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远程监视,并通过主站管理软件汇总形成报表。

RS6011G监控终端支持多路开关量,模拟量接入,可时实监测现场断路器工作状态,漏电保护器状态及现场温湿度状况等。

◎报警

当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RS6011G监控终端在时间自动发送报警短信到授权的手机及主站管理软件。报警信息可以支持:电网停电、保险溶断、漏电跳闸、缺相运行、零线故障、短路故障、非法开启计量箱,设备高温等故障报警。

◎控制

RS6011G监控终端内设两只工业继电器,支持两组常开常闭接点输出,可以远程控制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的分合闸。抢修人员到达现场也可轻松完成故障排除。

2、产品特点

◎ 支持一路RS232/RS485方式的用户数据接口,可接入大用户电表等电参数监测设备;

◎ 采集传输控制一体化,提高了系统性,降低了成本;

◎ 采用工业级低功耗的嵌入式处理器;

◎ 用户可以编程的量程转换和报警上下限设定;

◎ 内设工业时钟,计时;

◎ 自动定时上报和事件触发上报功能;

◎ 内置大容量FLASH存储器,数据自动记录,支持历史数据检索;

◎ 通讯协议完善,组态软件支持,用户免开发;

◎ 板载GSM/GPRS/CDMA传输模块,方便用户选择GSM、GPRS或CDMA组网方式;

◎ 提供用户设置软件,开放式接口,方便与组太软件及其它软件连接;

◎ 工业级设计,稳定,坚固;

这样一种基于采集、传输、控制一体化RS6011G的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的RTU实现方案,可以满足中低压配网自动化的特殊要求。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硬件结构简单,免维护;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实现遥控点、遥信点、遥测点的增加;抗恶劣环境;高性;编程实现各种功能,免硬件调试;廉。

结论

实现我国中低压配电网自动化,是提高供电质量、用电性和提高电力企业自身水平的需要。利用采集、传输、控制一体化RS6011G来实现中低压配电网的RTU功能,具有简单、、易用等特点,是一个比较有应用前景的实现方案。

1、前言

条干均匀度是评定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对纺织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纺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因此,条干均匀度的分析和测量对纺织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条干均匀度的分析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一直是纺织界的一个热点,先后提出了不匀率系数,变异系数、不匀率指数、变异长度曲线、波长谱、自相关函数等描述纱条不匀的指标,并随之产生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应用这些方法和设备,提高纱线质量,是条干均匀度实践的一个主要内容。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和纱条数学模型的建立,对条干均匀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测试仪器的研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方面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是1961年Rao在JTI上所发表的论文,该文在Martindale的基础上给出了理想纱条的严格数学定义和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导出了理想纱条的谱密度公式。

测试条干均匀度的主要方法有测长称重法、目光检测法、条干均匀度仪法。条干均匀度仪又分两种类型:电容式和光电式。电容式检测法是以空气电容器作为检测器,利用纤维材料介电常数大于空气这一特点,使纱条通过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引起电容量发生变化,其变化量与纱条截面的纤维量基本上成正比。这种方法不受纱条截面形状的影响,然而纱条本身含水率的不均匀及对于混纺纱条,其混纺比不匀等都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光电式检测法是利用一束光线将纱线投影在光电上,从而输出能代表纱线粗细程度的电信号。该方法简单易行,并且不受纱线本身参数的影响。缺点是在整个纺织过程中只能对细纱进行检验,受外界影响较大,特别是由于纱线本身的截面并非圆形,因此精度较低。

2、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

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简称条干仪)是评定纱线质量的标准仪器,用于测定纱条的变异系数和纱疵数,作为评价纱线优劣的依据;条干均匀度仪又是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分析条干均匀度仪绘制的波谱图,可以判断产生不匀的原因,为提高纱线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
现有的条干均匀度仪主要是瑞士蔡尔维格--乌斯特公司用于短纤的UTⅠ-B型、UTⅡ-B型、UTⅢ-B型等;用于长丝的UTⅠ-C型、UTⅡ-C型、UTⅢ-C型等。日本计量器公司的KET80B型、KET80C型等。国产电容式条干仪有YG130C型、YG131型、YG133型、YG133A型、YG131C型、YG135M型以及YG139型等。此类仪器是利用纱条通过由平行金属板组成的空气电容器时,随着板间一段纱线的质量的变化,电容器的电容也相应变化的原理,由电容的变化量得到纱线细度的不匀率。

在纺织企业中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原因是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在工艺调节、产品质量控制上有着较大的优势。利用其软件系统的曲线图、波谱图可以方便地找出由于生产设备状态不良或工艺原因造成的纱线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但从使用厂家的信息反馈来看: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存在计算精度不够,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往往只能将问题于某台设备而不是某个部件;同时对纱线结构不匀也无能为力。而且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所测得的指标与布面外观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差:往往出现纱线的CV值较好,布面质量存在问题,或者是布面质量可以,但纱线CV值却较差。因此,作为现代测量仪器,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有待改进。

3、光电式条干均匀度仪

对纺织企业来说,传统的方法是将纱线绕在黑板上,用肉眼判断纱线的等级----即黑板条干。而美国劳森公司(Lawson-Hemphill)开发的电子检视板(EIB)则采用CCD摄像头持续不断地扫描纱线直径,并将有关信息输入电脑,经处理后获得纱线的外观图像、纱线的图像扫描直径和直径变化曲线,并根据事先设定的纱线形态值或疵点尺寸判断被检测纱线上是否存在该类疵点。所谓疵点是指某一特定的纱线微段其直径或规定的水平值。测试前,先决定水平值、微段长度以及直径或水平值的次数等参数。当选择“”项时,表示所有被CCD扫描的纱线直径,只有在其值过水平值时才被电脑录入并被转换成作为软件处理分析的数据。选取“”项时,情况亦然。设定的微段长度值为一个二元值,即出现大于等于设定值,同时小于高一档长度值之间的数值都被计入这个二元值名下。例如1mm和5mm为相邻两档长度值,若取某一水平值,令纱线微段长度的二元值为1,则当纱线直径大于或小于该水平值时,纱线微段出现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5mm的次数都统计在二元值这一项中。

传统的手工黑板绕纱与EIB绕纱原理相比较有所不同,虽然本质上绕纱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是手工在黑板上绕纱则在判断纱线等级时常要考虑取还是反面作为样纱。而在EIB测试中,则、后面都可同时在板面中检视。同时EIB克服了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与布面实际质量相关度不够的缺点。但由于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工艺调节,到目前为止,EIB在生产实际中对企业质量控制的指导意义却并不显著。

4、新型的电容式与CCD联合检测条干均匀度仪

GB/T398-93棉本色纱线规定:检验棉本色纱线条干均匀度可以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两项中的任何一项。由于黑板条干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使用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可以获得客观的检验数据,具体说服力。所以国家规定:当两种评定条干的方法不一致时,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为准。然而,在生产实践当中,经电容条干均匀度仪检测条干达到质量要求的纱线不一定能满足布面的质量要求。生产实践表明:纱条的周期性不匀无论对黑板条干还是织物表面所产生的影响,都大大过了不匀率数值增高所表达的程度。实践证明,即使差异不大的周期性不匀,也常能导致黑板条干降级和织物表面降等,因此单依靠电容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已显得力不从心。美国劳森公司的EIB光电式纱线外观检测分析仪克服了传统黑板条干的弊病,它的棉纱标准已经获得美国的认可,是传统黑板条干的替代产品。


被测纱线由速度为V1 、V2的两个恒定装置维持张力,其中V2﹥V1。二者的速度信0号输送至速差张力恒定控制器,计算得到的张力与预定张力值之差经速差张力恒定控制器反馈至两个速度恒定装置,使得V1保持所需要的纱线传动速度,而调节V2使纱线保持预定的张力值,且把纱线速度数据、张力数据输送至计算机,计算机在需要时也对速差张力恒定控制器进行指令操作。在检测区域内分别设置两个检测装置,即CCD电荷耦合器件和电容传感器,两个检测装置之间互相进行隔离,以阻断光、电信号的干扰。

计算机对CCD电荷耦合器件输送来的图象信息,经图象卡,以二维数字图象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然后进行图象识别和数据处理,以获得纱线的直径、疵点、棉结、不均匀度、毛羽等数据。同时计算机对电容传感器传送来的有关线径和配比的信息进行处理,因为不含纱线的空气电容值是已知的,故由测得的电容数据和由CCD传感器测得的线径可反推出纱线的成分配比,而对于意外的介质常数的物质的介入,可推断出杂质含量。计算机还能将被测纱线按一定规律所织成织物的效果地显示出来。这实际上是计算机按编织规律将纱线位于某经纬点的编织效果作一次显示处理。

电容式与CCD联合检测条干仪克服了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与实际布面质量相关度差的缺点,以及光电式条干均匀度仪对企业质量控制和工艺调节指导作用不大的欠缺,将能好地用于纺织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

5、结束语

作为一种新型的条干均匀度仪,电容式与CCD联合检测条干仪结合了电容式条干均匀度仪和光电式条干均匀度仪各自的优点,并将其统一起来。但限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对应用电容式与CCD联合检测条干均匀度仪检测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加以讨论。

202202221739073176584.jpg20220222173907301904.jpg202202221739072455394.jpg

发电厂、变电站的高压开关柜电中众多高压电气设备连接点是电力输送薄弱环节,在设备长期运行过程中这个薄弱环节的实质问题就是联接点发热。随着负荷的增大,导致连接点发热并形成恶性循环:温升、膨胀、收缩、氧化,电阻增大、再度升温。而这些发热部件的温度无法实时监测,由此终酿成火灾事故。
通过监测开关柜内触电温度的运行情况,可有效防止开关柜的火灾发生,但由于开关柜内高压狭小的结构,无法进行人工巡查测温,因此实现温度在线监测是保证高压开关柜运行的重要手段。
本系统采用无线光电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快捷方便地安装在高压带电体被测接点上,准确地跟踪发热接点的温度变化;无线光电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射频技术传递温度信息,实现了和被采集点等电位,。本产品的机柜终端可准确地报告运行中所有被测高压设备易发热部件温升,为设备运行提供的数据依据;安装在市、区监控的温度监测运行软件功能强大,系统数据库通过人机界面将地理分布图、接点温度运行参数、预告警信息、历史参数等通过图形、表格、曲线、棒图等形式直观显示,为决策层提供直接的数据依据,隐患、大限度的减少事故。
温度监测仪配备标准通讯接口,可联网运行,通过上位计算机,可记录开关柜运行温度的数据,为开关柜的维修提供依据,实现了开关柜故障的预知维修。
本系统不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示温蜡片、红外测温相比,还体现了本产品系统具有测温精度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易安装、实时在线,光纤传导,抗干扰性强等优点,是传统测温方式的一次。
系统功能
本系统由测温装置和温度分析组态软件两部分构成
1)信息功能
本系统利用无线光电温度传感器采集高压带电物体的温度,例如高压开关柜内动静触头和母线的连接处。
2)微电子智能终端机功能
微电子处理器由现代的电子模块组成,高度智能化,速度快、稳定。每台有6—12个通道供用户使用。该设备可及时将传感器的温度信息进行数字化分析处理,系统可及时得到各被测点正常、预警、告警、三项不平衡温度信息。
3)运行状态数据显示功能
系统显示分三部分
I.机柜显示终端:机柜显示模块可实时在线显示本机柜所有被测接点正常、预警、告警及三项不平衡温度数据。可自动运行、可手动巡检。来源:
II.电站中控室显示终端:电站中控室显示模块可实时在线显示本电站所有被测开关柜被测接点的正常、预警、告警及三项不平衡温度数据。可自动运行、可手动巡检。
III.区域监控运行软件:
该软件可安装在区域监控的服务器上,实时在线显示被控区域所有电站中的任意电站、任意开关柜的每个被测点正常、预警、告警、三项不平衡运行温度数据。
4)自检功能保证设备:
本系统各级终端都具有故障自动诊断、自动报告、自动恢复功能确保系统运行的性。
5)通信功能:
机柜终端和电站中控室终端都设有数据通信接口,系统可按用户要求把运行数据传送到用户任何需要的地址。配接转换接口,实现局域网和远程联网通信。
6)存储、打印功能:
中控室终端和系统运行软件设有存储、打印模块,可将系统测得的预警、告警、三项不平衡运行数据按时间、地址进行存储,必要时可将数据打印成书面文档。
系统构成
无线光电温度传感器无线光电温度传感器由温度采集点和无线收发器组成。温度采集点体积小,可任意灵活地被安装在被测物件的任意点;温度采集点有数据线和无线收发器以等电位形式相连,温度数据由无线收发器以无线形式实时报告基站。利用射频技术传递温度信息,实现了和被采集点等电位,。
来源:高压开关网

温度监控站软件
该软件运行在上位机上,用来处理各电站采集发送的机柜温度数据,有强大的数据库进行运算、显示预告警、储存打印。该软件需单定购。
1.充分考虑无人值班站的发展思路,服务器端免维护;
2.系统软件操作简单,界面清晰;
3.系统软件能够实时显示、并存储各个测温点的实际温度;
4.系统软件统计功能:可以记录、存储测温点温度数据及报警时间,并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历史数据,便于分析;
5.系统软件能提供高温预警、报警提示;
6.系统软件支持数据网络共享,支持Web浏览;
应用范围
本系统主要应用于监测电网中高压电器设备易发热部件:
1.10KV、35KV高压开关柜的动静触头及柜内各种接点温度的在线监测;
2.地下电缆沟内的高压电缆接头及其他高压易发热部位温度的在线监测;
3.电站主变温度在线监测;
4.发电厂变电设备和电缆沟内电缆接头温度的在线监测。
有限保用范围
本有限保用条款的范围不包括因外在因素造成的损失,包括意外事故、电力故障、不按照产品规格使用、使用不当或疏忽、改装、修理或测试不当。

1、前言

随着景德镇城市电网的不断发展,10kV配电线路中间的联络和分段不断增多,线路越来越复杂,10KV线路上安装的是整定电流为600A、400A、200A的开关,平时负荷均较重,这样当线路出现过负荷、瞬时故障、故障等任一种情况,开关均会自动跳闸,而目路上没有任何监控设备,所以当出现跳闸断电时,供电部门往往并不知道,这给调度和抢修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即要十分清楚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方式,否则会造成扩大线路停电时间、增大故障巡线人员工作量,有可能会发生误调度、误操作,轻则引起配网事故,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景德镇供电公司对10KV配电线路柱上开关进行远程监测,以便解决当临的问题。

配网柱上开关监测系统是基于终端检测设备、GPRS、SA技术的一套自动化系统,系统将实时显示10KV配电线路的柱上开关分/合闸状态,并显示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数据,发现开关状态变位则配电终端主动上报,及时通知主站,主站自动通过GSM短信方式将信息通知给有关人员的手机上,使故障得到尽快解决。

实施该项目可以为供电企业带来如下好处:实时监视10KV线路的运行情况;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性;减少检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设备监视、预防事故;提高运行管理水平、提高运行的经济性;确保规划建设的科学性。

2、系统总体结构

近十年来,就有许多供电公司投运了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是在配电变压器、柱上开关、开闭所安装相应的终端,通讯信道多为光纤方式,主站系统建设的庞大,包括传统的SA、GIS、应用软件等,这样就造成配网自动化系统投资大,系统建设复杂,利用率低,实用化程度不高,造成了高投资低效率的系统产品。

针对景德镇供电公司的现状,考虑通过较低的投入,来实时获得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以降低电网的故障率,降低电网的停电时间,电网运行的、。在通讯方式上,屏弃光纤通讯方式,采用基于无线的GPRS通讯方式;在主站系统配置上,功能实用化,即构建一个系统投资小、简单、可行、实用的自动化系统。该系统由配网柱上开关采集终端、GPRS网络和主站构成.

2.1终端监测设备

选用四方华能的CSF101型配电自动化远动终端,能采集交流输入电压,监视开关两侧馈线的供电状况;实时采集开关的正常电流和故障电流,并实现电流量的越限监测;状态量信息,具有重要状态量(如:开关位置、开关是否储能、保护动作或告警信号等)变位上报及时间记录功能;计算被测系统的频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功率和统计电度;接受并执行遥控指令,控制开关的开、合等功能。

2.2网络通讯方式

使用公用无线信道的GPRS通信方式,无须建设无线网络,通信覆盖范围大,客户端设备安装施工方便,总体造价低。

2.3主站系统

主站是监测系统的控制,主要负责控制对配电网络的实时监控;负责维护设备运行参数的设定;监视系统网络的通讯。

3、实施中的关键技术

配电终端设备是监测的基础,其关键点有设备电源的供应和保、故障的接地识别和处理。并实现及时主动告警,即配电线路运行异常一旦发生,告警事件立即通知到供电公司主站,并由主站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及时进行事故处理。

GPRS通讯组网是实现集中监控的基础保证,系统的远程通过中国移动的GSM/GPRS网络,要保数据准确及时,其次还稳定。

系统借助GPRS网络进行通信时会产生相应的流量费,基于通讯要求的实时性和结点众多,减少流量能有效地节省费用。在保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采用了一定的数据压缩的协议和算法。

配电线路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到供电公司主站后,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可整合供电公司其它系统(用电MIS、AM/FM/GIS、关口计量系统)的数据,进行有的分析。

4、主站系统的主要功能简介

4.1对线路等的选择监视

通过主站系统的主界面,可以选择监视各线路或站所,通过画面查看遥信、遥测信息。

4.2对终端设备的状态记录和表现

在主站存储设备中保存监测到的终端设备的状态及其变化信息。系统能提供基于表格的查询和基于曲线的实时信息显示,分别如图5、6所示。同时,在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后,系统提供了数据信息与供电公司其它信息系统的共享,为检修、规划、决策等提供确实的信息。请登陆:高压开关网浏览多信息

5、小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使用,该远程监测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能满足供电公司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供电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线损,提高设备利用率、推迟基本建设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为客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务质量,树立企业形象,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摘要: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标准问题,以及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体制等问题。基于运行经验,该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监控功能;通信规约;设备选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中的热点之一。它既是电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我国每年变电站的数量以3%~5%的速度增长,每年有千百座新建变电站投入运行;同时根据电网的要求,每年又有不少变电站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自动化水平。近几年来我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无论从国外引进的,还是国内自行开发研制的系统,在技术和数量上都有显著的发展。

但工程实际当中,部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存在问题较多,缺陷率很高,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值班。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技术标准问题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标准问题(其中包括技术标准、自动化系统模式、管理标准等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1生产厂家的问题

目前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选型当中存在着如所选系统功能不够,产品质量不过关,系统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等情况,主要有以下问题:

•由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过分重视经济利益,用户又过分追求技术含量,而不重视产品的性能及实用性,因而一批技术含量虽较高,但产品并不过关,甚至结构、性很差的所谓高技术产品不断被使用。厂家只要有人买就生产,改进的积性不高,甚至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缺乏起码的措施,有些外购部件是缺乏管理,因而导致部分投产的变电站问题较多;

•有些厂家就某产品只搞技术鉴定,没搞产品鉴定;

•另外,生产厂家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结构及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宣传和介绍不够,导致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对系统认识不透彻,造成设计漏洞较多。

1.1.2不同产品的接口问题

接口是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长期以来未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之一,包括RTU、保护、小电流接地装置、故障录波、无功装置等与通信控制器、通信控制器与主站、通信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之间的通信。这些不同厂家的产品要在数据接口方面沟通,需花费软件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

当不同厂家的产品、种类很多时,问题会很严重。

如果所有厂家的自动化产品的数据接口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则上述问题可得到圆满解决,用户可以根据各种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以满足自身的使用要求。

1.1.3抗干扰问题

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亦即所谓的电磁兼容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传统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出厂时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这是一个大的隐患。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综合自动化系统和稳定运行的基础,选择时应注意,合格的自动化产品,除满足一般检验项目外,主要还应通过高低温试验、耐湿热试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动模试验,而且还要通过四项电磁兼容试验,分别是:1MHz脉冲干扰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1.1.4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的选择问题

变电站和调度之间的传输规约。目前国内各个地方情况不统一,变电站和调度之间的信息传输采用各种形式的规约,如部颁CDT、SC-1801、DNP3.0等。

1995年IEC为了在兼容的设备之间达到互换的目的,颁布了IEC60870-5-101传输规约,为了使我国尽快采用远动传输的标准,1997年原电力部颁布了101规约的国内版本DL/T634-1997,并在1998年的桂林会议上进行了发布。该规约为调度端和站端之间的信息传输了标准,今后站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与远方调度传输协议应采用101规约。

站内局域网的通信规约。目前许多生产厂家各自为政,造成不同厂家设备通信连接的困难和以后维护的隐患。

1997年IEC颁布了IEC60870-5-103规约,国家经贸委在1999年颁布了103规约的国内版本DL/T667-1999,并在2000年的南昌会议上进行了发布,103规约为继电保护和间隔层(IED)设备与变电站层设备间的数据通信传输规定了标准,今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站内协议要求采用103规约。

电力系统的电能计量传输规约。对于电能计量采集传输系统,IEC在1996年颁布的IEC60870-5-102标准,即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T719-2000,是我们在实施变电站电能计量系统时需要遵守的。

上述的三个标准即常说的101、102、103协议,运用于三层参考模型(EPA)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结构之上,是相当一段时间里指导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这些标准是按照非平衡式和平衡式传输远动信息的需要的,能满足电力系统中各种网络拓扑结构,将得到广泛应用。

IE57即将无缝远动通信体系结构,具有应用开放和网络开放统一的传输协议IEC61850。该协议将是变电站(RTU或者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到控制的通信协议,

也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甚至控制的的通信协议。目前各个公司使用的标准尚不统一,系统互联和互操作性差,因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设备选型上应考虑传输规约问题,即在变电站和控制之间应使用101规约,在内部应使用103规约,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应使用102规约。新的标准IEC61850颁布之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过程层到控制将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

1.1.5开放性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能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的互操作性(互换性);系统应能包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新的发展要求;还考虑和支持变电站运行功能的要求。而现有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却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各厂家的设备之间接口困难,甚至不能连接,从而造成各厂家各自为政,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

另外,各种屏体及设备的组织方式不尽相同,给维护和管理带来许多问题。

在我们现有的综合自动化设备中,厂家数量较多,各厂不同系列的产品造成产品型号复杂,备品备件难以实现,设备运行率低的问题。

1.2组织模式选择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方案随着变电站的规模、复杂性、变电站在电力系统的重要地位、所要求的性以及变电层和过程层总线的数据流率的不同而变化。如果一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合适的话,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节约材料,而且由于系统功能全、质量高、其性高、可信度大,便于运行操作。因此,把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择关,意义十分重大。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全分散式三种类型。现将三种结构形式的特点简述如下。

集中式:集中式结构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指采用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扩展其外围接口电路,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数字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与处理,分别完成微机控制、微机保护和一些自动控制等功能。这种系统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减少占地面积、造价低,适用于对35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但运行性较差,组态不灵活。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将配电线路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分散安装在开关柜内,而高压线路和主变压器保护装置等采用集中组屏的系统结构。此结构形式较常用,它有如下特点:

•10~35kV馈线保护采用分散式结构,就地安装,可节约控制电缆,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交换信息。

•高压线路保护和变压器保护采用集中组屏结构,保护屏安装在控制室或保护室中,同样通过现场总线与保护管理机通信,使这些重要的保护装置处于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对性较为有利。

•其他自动装置中,如备用电源自投控制装置和电压、无功综合控制装置采用集中组屏结构,安装于控制室或保护室中。

全分散式:全分散式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以一次主设备如开关、变压器、母线等为安装单位,将控制、I/O、闭锁、保护等单元分散,就地安装在一次主设备屏(柜)上。

站控单元通过串行口与各一次设备相连,并与管理机和远方调度通信。它有如下特点: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缩小了控制室的面积。

•减少了施工和设备安装工程量。由于安装在开关柜的保护和测控单元在开关柜出厂前已由厂家安装和调试完毕,再加上铺设电缆的数量大大减少,因此现场施工、安装和调试的工期随之缩短。

•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

•全分散式结构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且抗干扰能力强,性高。

上述三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推出,虽有时间先后,但并不存在前后替代的情况,变电站结构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各种系统特点和变电站的实际情况,予以选配。如以RTU为基础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用于已建变电站的自动化改造,而分散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适用于新建变电站。

由于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全分散式自动化系统的出现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选择余地。伴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增多,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技改工程,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都应该严格执行有关选型规定,力求做到选型规范化。经选用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不仅要技术、功能齐全、性能价格比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用性好,而且要求生产厂家具有相当技术实力,有一定运行业绩和完整的体系、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1.3电力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使得继电保护、远动、计量、变电运行等各相互渗透,传统的技术分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远动与保护虽然有明确的设备划分,但其内部联系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有设备缺陷均需要两个同时到达现场检查分析,有时会发生推诿责任的情况,造成大的浪费,而且两衔接部分的许多缺陷问题成为“两不管地带”,不利于开展工作。

在管理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检修、检测,尤其是远动系统的实时性、遥测精度、遥信变位响应速度、信号复归和事故总信号等问题仍需要规范和加强;对传动实验及通道联测的实现、软件资料备份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课题内容。

1.4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

解决好现行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体制和技术标准等问题的同时,还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队伍。

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绝大部分设备的维护依靠厂家,在管理上几乎没有队伍,出了设备缺陷即通知相应的厂家来处理,从而造成缺陷处理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

要想维护、管理好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要成立一只化的队伍,培养出一批能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宽相关之间的了解和学习。

其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划分应尽快明确,杜绝各基层单位“谁都管但谁都不管”的现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明确,对于加强电网管理水平,防止电网事故具有重大意义。

2结束语

近年来,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新的活力,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正在朝着网络化、综合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鉴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前还缺乏一个统一的,这就需要与之相关的各岗位的电力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到其规律性,不能因循守旧,而应根据具体情况,遵循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保证电网、经济、地运行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