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性能参数
  • 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性能参数
  • 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性能参数
  • 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性能参数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

西门子6AV2123-2MA03-0AX0性能参数


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我国的应用也相当广泛,在冶金、化工、印刷生产线等领域都有应用。西门子(SIEMENS)公司的PLC产品包括LOGO,S7-200,S7-300,S7-400,工业网络,HMI人机界面,工业软件等。

西门子S7系列PLC体积小、速度快、标准化,具有网络通信能力,功能强,性高。S7系列PLC产品可分为微型PLC(如S7-200),小规模性能要求的PLC(如S7-300)和中、要求的PLC(如S7-400)等。

1.SIMATICS7-200PLC

S7-200PLC是小型化的PLC,它适用于各行各业,各种场合中的自动检测、监测及控制等。S7-200PLC的强大功能使其无论单机运行,或连成网络都能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

S7-200PLC可提供4个不同的基本型号与8种CPU可供选择使用。

2.SIMATICS7-300PLC

S7-300是模块化小型PLC系统,能满足中等性能要求的应用。各种单的模块之间可进行广泛组合构成不同要求的系统。与S7-200PLC比较,S7-300PLC采用模块化结构,具备高速(0.6~0.1μs)的指令运算速度;用浮点数运算比较有效地实现了为复杂的算术运算;一个带标准用户接口的软件工具方便用户给所有模块进行参数赋值;方便的人机界面服务已经集成在S7-300操作系统内,人机对话的编程要求大大减少。

SIMATIC人机界面(HMI)从S7-300中数据,S7-300按用户的刷新速度传送这些数据。S7-300操作系统自动地处理数据的传送;CPU的智能化的诊断系统连续监控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记录错误和特殊系统事件(例如:时,模块换,等等);多级口令保护可以使用户高度、有效地保护其技术机密,防止未经允许的复制和修改;

S7-300PLC设有操作方式选择开关,操作方式选择开关像钥匙一样可以拔出,当钥匙拔出时,就不能改变操作方式,这样就可防止非法删除或改写用户程序。具备强大的通信功能,S7-300PLC可通过编程软件Step7的用户界面提供通信组态功能,这使得组态非常容易、简单。

S7-300PLC具有多种不同的通信接口,并通过多种通信处理器来连接AS-I总线接口和工业以太网总线系统;串行通信处理器用来连接点到点的通信系统;多点接口(MPI)集成在CPU中,用于同时连接编程器、PC机、人机界面系统及其他SIMATICS7/M7/C7等自动化控制系统。

3.SIMATICS7-400PLC

S7-400PLC是用于中、性能范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

S7-400PLC采用模块化无风扇的设计,,同时可以选用多种级别(功能逐步升级)的CPU,并配有多种通用功能的模板,这使用户能根据需要组合成不同的系统。当控制系统规模扩大或升级时,只要适当地增加一些模板,便能使系统升级和充分满足需要。

4.工业通讯网络

通讯网络是自动化系统的支柱,西门子的全集成自动化网络平台提供了从控制级一直到现场级的一致性通讯,“SIMATICNET”是全部网络系列产品的总称,他们能在工厂的不同部门,在不同的自动化站以及通过不同的级交换数据,有标准的接口并且相互之间兼容。

5.人机界面(HMI)硬件

HMI硬件配合PLC使用,为用户提供数据、图形和事件显示,主要有文本操作面板TD200(可显示中文),OP3,OP7,OP17等;图形/文本操作面板OP27,OP37等,触摸屏操作面板TP7,TP27/37,TP170A/B等;SIMATIC面板型PC670等。

个人计算机(PC)也可以作为HMI硬件使用。HMI硬件需要经过软件(如ProTool)组态才能配合PLC使用。

6.SIMATICS7工业软件

西门子的工业软件分为三个不同的种类:

(1)编程和工程工具编程和工程工具包括所有基于PLC或PC用于编程、组态、模拟和维护等控制所需的工具。STEP7标准软件包SIMATICS7是用于S7-300/400,C7PLC和SIMATICWi基于制产品的组态编程和维护的项目管理工具,STEP7-Micro/WIN是在bbbbbbs平台上运行的S7-200系列PLC的编程、在线软件。

(2)基于PC的控制软件基于PC的控制系统Wi允许使用个人计算机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运行用户的程序,运行在安装了bbbbbbsNT4.0操作系统的SIMATIC工控机或其它任何商用机。Wi提供两种PLC,一种是软件PLC,在用户计算机上作为视窗任务运行。另一种是插槽PLC(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一个PC卡),它具有硬件PLC的全部功能。Wi与SIMATICS7系列处理器兼容,其编程采用统一的SIMATIC编程工具(如STEP7),编制的程序既可运行在Wi上,也可运行在S7系列处理器上。

(3)人机界面软件人机界面软件为用户自动化项目提供人机界面(HMI)或SA系统,支持大范围的平台。人机界面软件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于机器级的ProTool,另一种是应用于监控级的WinCC。

ProTool适用于大部分HMI硬件的组态,从操作员面板到标准PC都可以用集成在STEP7中的ProTool有效地完成组态。ProTool/lite用于文本显示的组态,如:OP3,OP7,OP17,TD17等。ProTool/Pro用于组态标准PC和所有西门子HMI产品,ProTool/Pro不只是组态软件,其运行版也用于bbbbbbs平台的监控系统。

WinCC是一个真正开放的,面向监控与数据采集的SA(SupervisoryControlandDataAcquisition)软件,可在任何标准PC上运行。WinCC操作简单,系统性高,与STEP7功能集成,可直接进入PLC的硬件故障系统,节省项目开发时间。它的设计适合于广泛的应用,可以连接到已存在的自动化环境中,有大量的通信接口和的过程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其新的WinCC5.0支持在办公室通过IE浏览器动态监控生产过程。


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作为热网系统面对系统热用户后一级调节单元,热力站的控制效果直接决定热用户的采暖效果。在热力站自控系统中,一次网流量控制回路主要通过调节一次回水调节阀来实现。二次网的调节回路则是通过调节二次网循环泵及泵转速来实现。一次网的控制指令主要由热网调度根据全网平衡算法下发,而二次网循环泵及泵变频器转速则由站内PLC系统依据各热力站所带热网的实际情况计算得出。

在间连热网热力站中,二次网供回水压力、温度及流量均是影响供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二次网各供参数的调节主要是依靠对二次网循环泵及泵的控制。传统的热力站控制中,循环泵与泵一般都采用工频泵,系统在设计选型时已经决定了系统二次网的主要参数,但是相对的,系统的适应性、扩展性及各参数的调整均受到大限制。介绍自控系统及变频器在热力站控制中的应用。

制冷快报统计间连型热力站自控系统按设备类型分,可分为:温度、压力变送器,流量计,电动调节阀,循环泵及泵;按控制回路分,则可分为:一次网流量控制回路、二次网循环控制回路、二次网定压回路。

热力站控制系统的实现

1、一网回路控制:

热力站的一次网回路控制,主要是热负荷控制。通过控制调节一次网回路上的电动调节阀,来调节流过热力站的一次热水的流量。在全网控制系统中,全网控制根据目前室外温度情况,参考热源的运行情况及各热力站反馈的二次网运行数据,计算出各热力站一次网控制阀门的开度指令或二次网目标控制温度。热力站系统根据全网控制下发的指令,调节一次网流量调节阀,从而实现全热网的热资源均匀分配。

一次网回路控制中主要的参考对象为热力站一、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一网控制的对象为一次网调节阀;控制目的为提供热力站的供暖热量。

2、二次网循环泵控制:

热力站系统二次网循环泵是通过变频器来调速。

传统热力站系统循环泵通常采用工频泵,循环泵选定后,热力站二次网的流量无法进行调整,从而造成热力站系统无法根据室外温度及实际供热需求来调整,造成热力及电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大功率的工频泵在起停时会对电网造成冲击。

目前,热力系统自控改造中,对15KW以上的循环泵普遍使用变频控制。一般的循环泵均采用压差控制方式,即循环泵的转速受二次网供回水压差调整。压差控制的方式可以通过调节循环泵转速,调节二网流量以满足供热需求,从而减少浪费。

在热力站循环泵控制中,我们采用供回水温差结合供回水压差控制的方式。

热力站控制系统根据各系统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个供回水压差目标值。设定此供回水压差值以满足二次管网的供暖水循环。在此基础上,热力站PLC系统通过测量二次网供回水温差来对循环泵进行修正。当二网供回水温差偏大时,则需提高循环泵转速,加大二网流量,提高二网回水温度,改善供热效果;当二网供回水温差过小时,需适当降低循环泵转速,减小二次网的流量,实现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模式。这种调整可以起到节约电能及热能的效果,在大型热网中,这种节能手段就能可观的效果。


PLC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中,并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PLC的正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面对众多生产厂家的各种类型PLC,它们各有优缺点,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但在形态、组成、功能、网络、编程等方面各不相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无法进行横向比较。下面提出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中对PLC选型的一些看法,可以在挑选PLC时作为参考。

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比较,挑选到适合的产品。

一、工作量

这一点尤为重要。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应该对控制点数(数字量及模拟量)有一个准确的统计,这往往是选择PLC的要条件,一般选择比控制点数多10%~30%的PLC。这有几方面的考虑:

1、可以设计过程中遗漏的点;

2、能够保证在运行过程中个别点有故障时,可以有替代点;

3、将来增加点数的需要。

二、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PLC工作的硬性指标。自控系统将人们从繁忙的工作和恶劣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就要求自控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诸如温度、湿度、噪音、信号屏蔽、工作电压等,各款PLC不尽相同。一定要选择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产品。

三、通信网络

现在PLC已不是简单的现场控制,PLC远端通信已成为控制系统解决的问题,但各厂家的通信协议千差万别,兼容性差。在这一点上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同一厂家产品间的通信。各厂家都有自己的通信协议,并且不止一种。这在大、中型机上表现明显,而在小、微型机上不尽相同,一些厂家出于容量、价格、功能等方面考虑,往往没有或者有与其它协议不同,而且比较简单的通信。所以,在这方面主要考虑的是同一厂家不同类型PLC之间的通信;

2、不同厂家产品间的通信。若所进行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属于对已有的自控系统进行部分改造,而所选择的是与原系统不同的PLC,或者设计中需要2个或2个以上的PLC,而选用了不同厂家的产品,这就需考虑不同厂家产品之间的通信问题;

3、是否有利于将来。由于各厂家的通信协议各不相同,上也无统一标准,所以在PLC选型上受到很大限制。就要考虑影响面大、有发展的、功能完备、接近通用的通信协议。

四、编程

程序是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心脏”,程序编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自动控制系统的运作。编程器及编程软件有些厂家要求额外购买,并且价格不菲,这一点也需考虑在内。

1、编程方法

一种是使用厂家提供的编程器。也分各种规格型号,大型编程器功能完备,适合各型号PLC,价格高;小型编程器结构小巧,便于携带,价格低,但功能简单,适用性差;另一种是使用依托个人电脑应用平台的编程软件,现已被大多数生产厂家采用。各生产厂家由于各自的产品不同,往往只研制出适合于自己产品的编程软件,而编程软件的风格、界面、应用平台、灵活性、适应性、易于编程等都只有在用户亲自操作之后才能给予评价。

2、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为复杂,多种多样,看似相同,但不通用。常用的可以划分为以下5类编程语言:

(1)梯形图

这是PLC厂家采用多的编程语言,初是由继电器控制图演变过来的,比较简单,对离散控制和互锁逻辑为有用;

(2)顺序功能图

它提供了总的结构,并与状态定位处理或机器控制应用相互协调;

(3)功能块图

它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开发环境,并且特别适用于过程控制应用;

(4)结构化文本

这是一种类似用于计算机的编程语言,它适用于对复杂算法及数据处理;

(5)指令表

它为优化编码性能提供了一个环境,与汇编语言非常相似。

厂家提供的编程软件中一般包括一种或几种编程语言,如TE公司的Xbbb编程软件可以使用梯形图(Ladder)、顺序功能图(Grafcet)、结构化文本(Literal)3种编程语言;Siemens公司的Step7编程软件可以使用梯形图(Ladder)、指令表(STL)两种编程语言;Modicon公司的Modsoft编程软件只使用梯形图(984梯形)一种编程语言,而另一个Concept编程软件可以使用5种编程语言,依次为梯形图(LD)、顺序功能图(SFC)、功能块图(FBD)、结构化文本(ST)、指令表(IL)。同一编程软件下的编程语言大多数可以互换,一般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编程语言。

3、存储器

PLC存储器是保存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分内制式和外插式两种,存储器容量在512~128M字节之间,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足够大的存储器,并且要求有一部分空余作为缓存。

PLC存储器按照类型可分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PROM)等。RAM可以任意读写,在掉电后程序只能保持一段时间,适合于在自控系统调试时使用。ROM只能读不能写,程序是由厂家或开发商事先固化的,不能改,即使失电也不丢失。EPROM与ROM只是EPROM通过特殊的方式(如紫外线)可以擦除再写,适合于应用在长时间工作而改动不大的系统中。

4、易于改

PLC较继电器控制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改控制结构(或控制过程),这就要求改程序方便快捷。

5、是否有模块

部分生产厂家的PLC产品提供一些模块,如通信模块、PID控制模块、计数器模块、模拟输入/输出模块等。在软件上也提供了与此相对应的程序块,往往只是简单的输入一些参数就能实现,便于用户编程。

五、与监控系统的通信

1、人机对话操作台。这是监控系统的早期产品类型,是生产厂家专为自己的PLC产品设计的,适合于点对点控制。结构简单,功能少,面板控制,操作较易,现仍然广泛地应用于现场控制系统中。其优点是在远端控制失效的时候,仍能很好地控制现场。

2、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依靠PC(包括工控机)的监控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自控系统中,这种监控系统一种是PLC开发商专为自己的(或特定的)产品量身定做的;另一种是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适合大多数PLC产品的监控系统。种与PLC产品的相容性强,能够根据PLC产品的特点相应的控制方案,应该说仍以PLC为;后一种则抛开了PLC产品,注重计算机在图像、动画、声音、网络、数据等方面的优势,给二次开发人员了较宽松的开发条件,往往可以制作出的监控系统,只要有相应的通信协议(目前已拥有了绝大多数生产厂家的通信协议),就可以与各种类型PLC相连,是当今自控系统。所以,在这方面应考虑所选的PLC与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是否可行。

六、可延性

这里包括三个方面含义:

1、产品寿命。大致可以保证所选择的PLC的使用年限,尽量购买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

2、产品连续性。生产厂家对PLC产品的不断开发升级是否向下兼容,这决定是否有利于现系统对将来新增加功能的应用。

3、产品的新周期。当某一种型号PLC(或PLC模块)被淘汰后,生产厂家是否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备品(或备件)。这时应考虑选择当时比较新型的PLC。

七、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1、选择好的公司产品;

2、选择信誉好的代理商;

3、是否有较强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八、性价比

相对于自控系统性能的好坏于价格的选择。只是在几项比较接近,又不易选择时,才考虑价格因数,选择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

在实际选型过程中,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不一定要考虑以上全部方面,但其中有些项是考虑的,而存在的问题也通过其它替代方式加以解决。

一般来说通过前5项的比较,已可确定2~3种产品,再考虑到后几项,便可选中较满意的PL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LC产品也一定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时,挑选PLC将不再是困难的事情。

20220222173907301904.jpg202202221739073176584.jpg202202221739072455394.jpg202202221739073128824.jpg


目前,以软件如Wince,MCGS为上位机软件,PLC为下位机而组成的控制系统,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控制模式,它结合了计算机的界面友好,直观和PLC稳定、编程灵活的优点,主导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流行趋势,因此,对PLC的数据交互,组网功能提出了高的要求,如PLC与PLC之间,PLC与计算机、PLC与智能设备等都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特别是在某些远程控制,控制点分散等场合,PLC的网络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常用PLC组网方式大致可概括为基于通用串口、基于总线及基于以太网三种。

1 通用串口模块

基于串口通信模块来实现网络连接,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了计算机链接的形式,在上位机的组态软件中进行相应的设置,编程,即可与多台PLC进行通讯,以三菱公司的FXlS系列的PLC为例,RS232C/485转换适配器选用FX-485PC—IF,RS-485通讯板选用FXlN-485一BD即可实现,这种方法使用较为方便,性能也很好,关键是串口通信模块的成本相对较高。

2 基于总线

目前,PLC厂商如OMRON,Siemens等,对其旗下的PLC产品都提供了的网络系统,如OMRON公司的Controllerbbbb网,DeviceNet网络等,这种网络系统由于厂商产品的专属性,不同厂家的设备无法互通,基本上选定一个厂家的PLC,其他配套设备设备也为该厂家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应用时有一定的局限。

3 基于标准工业以太网

基于标准工业以太网方式进行组网,系统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层为工控机组成的上位机监控站;二层为由集线器、双绞线和收发器等组成的工业以太网;三层为控制站,选择TCP/IP作为通讯协议,并采用C/S模式使控制站和监控站实现面向连接的通讯。

采用此种方式组网,大的优点在于可以使用现有的工厂局域网,提高综合利用率,且速度快,以太网通讯速率可达100Mbps;若采用光纤传输,则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强,且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公里,但是,以太网无法和PLC等串口设备进行直接通讯,需配以相关设备实现通讯,使用上增加了成本。在一般小中型控制系统中并不多见。


PLC具有很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如出现故障,借助自诊断程序可以方便的找到出现故障的部件,换后就可以恢复正常工作。故障处理的方法可参看S7-200系统手册的故障处理指南。实践证明,外部设备的故障率远PLC,而这些设备故障时,PLC不会自动停机,可使故障范围扩大。为了及时发现故障,可用梯形图程序实现故障的自诊断和自处理。

1.时检测

机械设备在各工步的所需的时间基本不变,因此可以用时间为参考,在可编程控制器发出信号,相应的外部执行机构开始动作时起动一个定时器开始定计时,定时器的设定值比正常情况下该动作的持续时间长20%左右。如某执行机构在正常情况下运行10s后,使限位开关动作,发出动作结束的信号。在该执行机构开始动作时起动设定值为12s的定时器定时,若12s后还没有收到动作结束的信号,由定时器的常开触点发出故障信号,该信号停止正常的程序,起动报警和故障显示程序,使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能判别故障的种类,及时采取排除故障的措施。

2.逻辑错误检查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PLC的输入、输出信号和内部的信号(如存储器为的状态)相互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关系,如出现异常的逻辑信号,则说明出了故障。因此可以编制一些常见故障的异常逻辑关系,一旦异常逻辑关系为ON状态,就应按故障处理。如机械运动过程中先后有两个限位开关动作,这两个信号不会同时接通。若它们同时接通,说明至少有一个限位开关被卡死,应停机进行处理。在梯形图中,用这两个限位开关对应的存储器的位的常开触点串联,来驱动一个表示限位开关故障的存储器的位就可以进行检测。


作为工业自动化中血脉为的主流控制产品,PLC自诞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伴随相关技术的发展,PLC在性能、功能、易用性和产品形态等方面已历经五代变革。技术演进的背后是需求的驱动,增效、、开放、整合、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当下工业需求趋势。在此背景下,下一代PLC的发展趋势成为用户和PLC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用户期望中的PLC特性

本次讨论共分外形、体积,性能、功能,通讯性能,编程软件,生命周期等五个主题。通过汇总五大主题的用户主要观点,我们可以概览用户期望中的下一代PLC的主要特点。

下一代PLC发展的趋势分析外观: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

外形、体积缩小,意味着便于安装维护,系统集成时占用柜体空间就越少。

体积小并不意味着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在降低,相反用户对于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产品的集成度要求高。下一代PLC应集成多的操作与维护功能,如内置CPU显示屏,可快速访问各种文本信息和详细的诊断信息,以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同时也便于了解工厂的所有信息;集成短接片,方便用户为灵活便捷地建立电位组;集成DIN导轨,能够快速地安装自动断路器、继电器之类的其它组件;灵活电缆存放方式,凭借预先设计的电缆定位槽装置,即使存放粗型电缆,也可以轻松地关闭模块前盖板;集成屏蔽夹,对模拟量信号进行适当屏蔽,可确保高质量地识别信号并有效防止外部电磁干扰。

在结构上,用户充分认可PLC模块化带来的灵活扩展性。为满足各种自动化应用的需求,各种带CPU和存储器的智能I/O模块,既能扩展PLC功能,又使用灵活,延伸了PLC的应用范围。对于模块化的设置,用户要求模块间的连接要牢固,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振动,接线方式是用可插拔的端子,换模块时借助任何工具即可实现快速安装;设置预接线位置,通过带有定位功能转向布线系统,无论是初次布线还是重新连接,快速;插拔端子的接线是用螺丝进行而非焊接式;标准前连接器,这样不仅大简化了电缆的接线操作,同时还节省了多的接线时间。在模块化设计及产品的性方面,西门子PLC始终走在。S7-300是模块化中型PLC系统,各模块之间可进行广泛组合构成不同要求的系统。

性能:快、、智能、多功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进入自动化领域,“32位处理器,纳秒级的处理速度,数万I/O点”,用户相信这些五代PLC已经具备的特点,将以“快”的方式体现在下一代PLC中,从而让未来的PLC拥有PC一样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PLC以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而著称,但现代工业对性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仍然希望下一代PLC的故障检测与处理能力将会强。据统计,在PLC控制系统的故障中,CPU和I/O仅占20%,而输入输出设备、线路故障占80%。前者可通过PLC软件本身的软硬件实现检测、处理,而外围故障须加强研制、发展用于检测外部故障的智能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

据统计,基于PLC的运动控制器占据了通用运动控制器的半壁江山,这些产品是通过在PLC的平台上,添加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在为各种机械设备提供逻辑控制的同时,提供运动控制功能。未来,用户建议下一代PLC能够将运动控制功能直接集成到PLC中,而使用其他模块,建议运动控制的功能越来越强,能够连接各种模拟量驱动,支持转速轴和定位轴等。

多种自动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已经为各种控制融合创造了条件。为适合多设备的应用,用户展望下一代PLC将具有高的硬件软件的集成度。比如,PLC实现与CIM、机器人、/CAM、个人计算机、MIS结合,使PLC在工厂自动化的未来发展中占有加重要地位。

此外,用户要求新一代产品具备好的向上兼容性,便于系统的无缝升级,从而在上确保和投资性。

如今PLC应用领域早已了开关量、逻辑控制和离散量监控,已发展成为具有逻辑控制功能、过程控制功能、运动控制功能、数据处理功能、联网通信功能的多功能控制器,具有越来越强的模拟处理能力,以及其他过去只有在计算机才能具有的处理能力,如浮点数运算、PID调节、温度控制、定位、步进驱动、报表统计等。从这种意义上说,未来的PLC将从“控制器”晋升为新一代多功能控制平台。罗克韦尔的LOGIX平台、欧姆龙的NJ平台都这种趋势的代表。

通讯:开放化、网络化、无线化

为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如今PLC网络系统已经不再是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而是向开放式系统发展,各大PLC除了形成自己各具特色的PLC网络系统,完成设备控制任务之外,还可以与上位计算机管理系统联网,实现信息交流,成为整个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现场总线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PLC与其他安装在现场的智能化设备,比如智能化仪表、传感器、智能型驱动执行机构等,通过一根传输介质连接,并按照同一通信规约互相传输信息,由此构成一个现场工业控制网络,该网络与单纯的PLC远程网络相比,配置灵活,扩容方便,造价低,性能价格也好,具有开放意义。

随着多种控制设备协同工作的迫切需求,对PLC的Ethernet扩展功能以及进一步兼容Web技术提出了高的要求。通过集成WebServer,用户可以亲临现场,即可通过Internet浏览器随时查看CPU状态,过程变量以图形化方式进行显示,简化了信息的操作。基于此要求,用户认为S7-1200为代表的新一代小型PLC,以太网接口已成标配,工业网络已经不再是初期的品,而是现代工业控制系统的基础,这代表着以PLC为代表的控制系统正在从基于控制的网络,发展成为基于网络的控制。

甚而有用户认为,“铜退光进”、“铜退无线进”的网络通讯时代应引发新一代PLC硬件上的,那就是输入输出部分应该与PLC分离,直接留在现场底层,通过光纤或无线与PLC以一种新标准的工业信号连接,这样的PLC将回归它的“可编程逻辑过程控制”本质功能。未来,PLC与智能手机的互联,甚至配置WIFI,会带来工业现场的无线化变革。

编程软件:简单化、平台化

用户对于编程软件反映多的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位工程师诉苦说:“踏入工控行业,天天和各种工控产品打交道,电脑上安装了很多的软件,很不方便,加烦恼的是每次重新安装系统的时候,都要把所有的软件重新安装一次,浪费很多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有工程师反映前几天用PLC的编程软件写一个程序,过几天又要用上位机组态软件开发SA系统,到了现场还要使用驱动软件设置和调试驱动设备。

这样不但需要安装和学习不同软件平台,还要在不同软件平台之间配置复杂的通讯,重复输入相关数据并进行传送数据,这样既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因此,希望自动化厂商推出的软件平台可以兼容其相关的自动化和驱动产品,以减少复杂应用的问题。

在软件完善与进方面,软件视图、增加提示及软件操作太过繁琐都是用户面临的问题。工程师在调试设备的时候通常使用笔记本电脑,但是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太小,从而影响图像显示,为用户浏览程序带来不便。在软件视图优化上,用户希望厂商能够提供的视图大小调整方式,并可以灵活的自定义界面上的布局。除此之外,软件上添加提示功能,对用户使用不熟悉的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们提高编程的效率。工程师们认为,目前西门子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到位,尤其是对于一些不熟悉西门子的用户来说,使用帮助提示功能能够提高编程的效率。

简易编程、软件互通,呼唤的是软件的一体化和平台化,用户甚至表示,“PLC的软件在等待一个类似于微软视窗那样的突破,才能说开创一个全新的PLC时代”。在硬件主导市场的自动化领域,已经可以看到跨硬件的一体化设计软件,这是软件平台化的开端,随着软件在自动化系统中的提升,未来真正的自动化平台化软件或可预期。

生命周期:前短后长

在传统观念中,用户采购PLC重产品采购而轻总体拥有成本TOC(TotalOperationCost),如今,快速上市、降低运营成本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PLC的生命周期成为用户关注的新。

PLC生命周期包括设备的选型、采购、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服务等环节,用户希望PLC的生命周期加趋于合理,即把设计、选型、开发、调试、维护,变得简易,人性化;而时间上,在设计、选型、开发期间,,但是时间短;而在运营维护期,简易,而寿命长。“我们在设计开发上少花时间,把精力放到工艺流程、优化产能、优化节能等方面,岂不是好吗?”

为此,用户希望在未来PLC上看到多有利于生命周期前短后长的功能务体现,比如,加入液晶面板,在调试期间,方便的知道问题在哪。在维护阶段,能直观的看到运行状况。减少人员的成本,增加性;再比如,自诊断功能和远程维护功能的加入,同样可以减少维护的成本。还有用户指出,统一接口,或简化接口,这些都是有利于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的优化。

知识产权的保护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正计划将其所有自动化控制设备逐步连接到企业范围内的信息系统中去。利用PLC的Web连接特性,工业用户不但可以从任何地方监控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且还可以像利用系统手册一样所需要的任何数据信息。当然,如果工业用户正在着手将其控制系统连接到Internet,则考虑应用的性。随着PLC技术的深入发展,各厂商专有技术保护措施也会越来越,下一代PLC将有望实现特有的加密算法和防拷贝功能,以保护技术不外泄和被盗。在访问保护中,带有防火墙功能的通信模块的使用,也能够加强网络的保护功能。

小结

纵观PLC发展变化的需求驱动因素和用户期望,下一代PLC的发展方向已初具轮廓。性能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多,PLC将能适应为复杂的控制任务;网络通讯成为标配,PLC控制系统将逐步融入全厂自动化乃至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之中;设计软件趋向为简单,平台化软件趋势可期;安装、调试、维护、诊断为便捷,PLC的使用趋于简单化,而应用趋于智能化。因此,下一代PLC的变革不止体现在传统的功能和性能上,体现在产品平台理念、企业级系统融合和全生命周期的之中。唯其此,新一代PLC方能够加满足各种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的需要,成为的工业控制平台。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