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台州西门子模块代理商交换机供应商
枕式包装机三驱动控制系统
枕式包装机三驱动控制系统,采用的运动控制技术将weinview触摸屏、和利时PLC、伺服驱动集成一体,实现了无轴传动、自动偏心调整、色标追踪、多路温控等功能。替代了传统包装机的机械偏心、无级变速箱、差速箱等主要部件,使整机的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适用于的枕式包装机。
这项技术同样也适用于纺织、印刷、包装等机械。
系统特点:
1.三轴立、无轴传动
包装机的三个关键轴,、膜、料分别立驱动,采用电子轴实现同步传动,省略了繁琐的齿轮链条结构,减少了机械振动和磨损,使机械转速得以提高。
2.自动偏心调整
采用伺服电机直接驱动横封,系统根据袋长自动计算偏心量,根据包装物厚度自动进行速度补偿,使封切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由于取消了机械偏心机构,也了包装机主要的振动源。
3.的色标追踪
采用的控制算法,系统可以分辨出横封器0.05度的位置变化,伺服电机驱动的输膜辊可以地追踪到切点的位置,在横封器启动、加速、匀速、减速及停止全过程封切准确无误。
4.自动上料、易于配线
采用伺服电机直接驱动输送机,系统进行逐个检查物料的位置,计算补偿量,确保每个物料准确地送到包装膜上,即使对于无规律地来料同样可以做到无误。使包装机与各种自动生产线联机变得易于实现。
5.操作简便、界面友好
采用彩色触摸屏和精心设计的界面、操作步骤,使开机调整变得简便易懂,新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操作。
6.大容量的配方存储
系统内建100组配方,断电保持,可以保存所有曾经使用过的参数,再次生产调出参数即可运行,省去了换产品规格后的调整过程,提率,减少消耗。
7.集成温度控制
系统集成了四路PID温度控制回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包装机。每个回路都具有温度限报警,PID参数调整功能。温度控制精度±0.5℃,高速生产也可以确保封口质量,
8.完善的故障诊断
系统设有完善的故障诊断报警功能,包括温度限报警,色标跑偏,驱动器故障,传感器故障等均有文字提示,方便用户快除故障。
9.联机控制
系统留有充足的接口,可以配套各种自动化生产线,联线参数可以集成到本系统内,无须曾设另外的控制装置。成熟的配线方案包括:
冷饮花色线、切片线联机控制
蚊香、肥皂、盒装奶联机控制
横送机联机控制
10.特殊供料系统,以及多台包装机配合运行可以定制开发
本次系统通过触摸屏来控制显示整个操作系统,让操作人员加方便简捷,减少了很多以前用开关,按扭来控制的操作失误,weinview触摸屏的触控时间为50000小时,大大减小了设备的维修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概述
一件电镀产品的质量除了要有好的成熟的电镀工艺和品质好的镀液添加剂外,如何保证电镀产品严格按照电镀工艺流程运行和保证产品的电镀时间则是决定电镀产品质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在电镀生产线上采用自动化控制不但可以使电镀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得到严格的保证,有效的减少废品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着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镀生产线上对行车的自动控制则是电镀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的关键。
电镀生产线按照其工艺要求和规模一般设计有两台行车、三台行车和四台行车工作,每台行车都根据已编制好的各自的程序运行;对于行车的自动控制,早期是采用继电器逻辑电路和顺序控制器,发展至今其控制方式已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控制部件,其控制为、、方便、灵活,自动化程度高。本文介绍在一条电镀自动生产线上用PLC结合变频器控制三台行车的自动控制系统,该自动控制系统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一家外资风扇厂得到很好的应用。
二、硬件结构
在一条电镀自动生产线上有三台行车既各自立工作,又互相通过信号联系,每台行车上安装一台由交流接触器驱动的锥形电动机负责工件上、下,由一台变频器驱动的普通电动机负责行车前进、后退。系统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
由于电镀自动生产线上有三台行车同时自动工作,所以系统采用了三台PLC和三台变频器,一台PLC和一台变频器控制一台行车;PLC选用的是三菱公司FX2n-48MR系列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选用的是三垦公司ES-0.75K。行车在工作时通常都悬挂着电镀工件,如果行车在起动和停止的过程中速度太快或不够平稳,则悬挂的工件就容易掉下挂具,因此行车的速度用变频器控制使之可调,根据电镀生产线的实际情况,行车设计有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运行速度,频率分别设定为80Hz,40Hz和13Hz,行车作自动运行时,PLC通过检测安装在行车上的传感器的各种信号,向变频器发出指令,行车以慢速起动,运行平稳后就转人中速然后快速运行,在停止前,行车由快速转人中速,然后以慢速运行直至行车准确停在目标镀槽位置上;行车由慢速转中速转,再由快速转中速后转慢速,可以通过调整变频器的加、减速时间曲线平稳过渡。
行车动作步数显示主要是用于显示电镀工艺的执行过程,由PLC的输出口通过七段译码电路4511连接LED数码管显示,根据不同的电镀工艺要求,每台行车的动作步数从0步开始至几十步上百步不等,具体由PLC程序软件编制。
每台行车上安装有五个传感器,选用的是OMRON公司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其主要作用是负责行车上、下工件定位、镀槽定位以及行车运行过程向PLC发出变速信号等。
行车控制信号是通过外部的开关、按钮、按键等与PLC的输入端口连接,包括三台行车的联动控制和单台行车控制;单台行车控制只能控制本台的行车,不能控制另外的两台行车,单台行车控制设计有手动操作和自动运行模式选择、单周期和循环运行模式选择、紧急暂停以及行车程序动作步数的任意设定;联动控制设计有运行和复位操作按钮以及工艺选择,可以使三台行车自动、同步、循环不断地工作,可以选择不同的电镀工艺以镀出不同的工艺品种。
三、软件设计
三台行车的主程序和调用的各个功能子程序都是一样的,但调用的工艺子程序就各不相同,每台行车根据自己在生产线上不同的工作区域执行的工艺编制不同的工艺子程序,本文给出一些主要的程序框图和就一部份主要的程序进行阐述。
(一)系统初始化
初始化对于每一套系统程序都是必需的,每一次PLC上电或对PLC强制复位都要初始化,主要是对在程序中使用到的PLC各种计数器、定时器、寄存器等进行复位和设置,同时保留上次运行需要记忆的各种数据,完成运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复位和暂停子程序
由于行车在工作过程中有时会有突发事件或行车需要暂时停一下处理其它的工作,因此在系统中设计了复位和暂停两个功能,针对行车不同的情况和需要使用,为使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随时对系统进行复位或暂停行车工作,实现这两个功能的程序都采用中断子程序,如图3是复位中断子程序,图4是暂停中断子程序。
在任何情况下按下复位按钮,程序都将转人复位中断子程序,停止所有动作输出并清零,动作步数显示清零,计数器、定时器、辅助继电器和寄存器等全部清零,所有记忆数据,同时程序转人初始化主程序,重复PLC上电工作过程,不同的是所有的运行记忆数据都了。
同样,在任何情况下按下暂停按钮,程序将进入暂停中断子程序,暂时停止PLC的输出,在暂停的状态下,可以进行手动操作行车,可以重新设置程序步,在恢复运行时使程序从所设置的程序步开始运行,当解除暂停时,如果没有重新设置程序步,暂停中断子程序就会恢复PLC原来的运行状态和原来的步数显示,继续暂停前的工作并从中断子程序返回。
(三)工艺子程序
为了不浪费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一条电镀自动生产线设计有三种电镀工艺,分别是镀金工艺、镀古铜工艺和镀镍工艺,每种工艺的工作流程各不相同,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上的工艺选择开关加以选择,由于三个工艺子程序的软件编程方式基本相同,在本文中只用镀金工艺为例对工艺子程序进行阐述。
根据电镀自动生产线电镀工艺都是周期自动循环工作的特点,按照电镀工件在每一个不同的镀液槽中停留的时间,编写工艺流程曲线图,然后再由曲线图采用步进梯形图指令的形式来编制程序,每个工艺子程序的程序步各不相同,这里阐述的金工艺子程序的程序步是69步,属于较为复杂的步进控制。由于电镀自动生产线控制系统要求每种电镀工艺不但要能从0步(起点)开始运行,还要能从任意步开始运行,强调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方便和灵活。在进人金子程序时,程序调用置步情况检查,如果预先有置步(在操作面板上有动作步数显示),则表示本次工艺运行不是从0步(起点)开始执行,而是从所置的步数开始执行,如果没有预先置步,则表示本次工艺从0步开始由始点顺序执行,不论是从0步或是从所置的N步开始,程序都会顺序执行下去直到69步结束返回主程序。金子程序在运行当中可以随时通过暂停来设置重新开始的步数。每一个程序步里面都有行车的动作,包括电镀工件在镀槽里的提升和放下、行车走多少个镀槽、以那种速度运行、停留的时间等等。
(四)单周期运行
在工艺子程序每一周期运行完毕返回主程序时,都要询问是单周期运行还是循环运行,如果是单周期,则程序运行完一个周期返回主程序初始化后的程序入口等待,当按压运行按钮时,程序又运行一个周期在同样的位置等待。设置单周期运行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调试修改电镀工艺和程序。单周期运行在电镀自动生产线上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
四、结束语
用PLC辅以变频器对电镀自动生产线行车进行自动控制,具有结构简单、编程方便、操作灵活、使用、工作稳定、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很有效的自动控制方式,是电镀生产实现、、高质量自动化生产的发展方向。
KDF2纤维滤棒成型机组是生产滤棒的设备。经过十几年的应用,原组逐渐显示出技术上的局限性:机械结构复杂;电控系统相对落后;生产环境比较差,噪音响;维修难度高,能源利用率低等。因此,原组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生产要求。
为此,笔者参照上的高速滤棒成型设备的设计原理,结合的需求和机组的特点,运用伺服传动系统的优良特性及PLC在工业控制中的优势,设计了此套控制系统。
1 系统概述
纤维滤棒成型机组控制和传动系统采用了Lenze公司的伺服系统、Digital公司的触摸式控制屏和西门子公司的PLC,分别通过MPI和DP通讯控制。其基本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和传动系统
纤维滤棒成型机通过二次开松、增塑剂添加、卷制成形、盘切断和排列装盘的过程生产滤棒。其主要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原理图
2 控制策略
(1) 对增塑剂添加的控制策略
起初延用原系统的欠阻尼响应曲线的控制方式。但是,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发现该控制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每天次上电开机时,增塑剂存储器中增塑剂积累时间过长,造成一段时间内滤棒增塑剂含量过低。根据售后服务部门的反馈,某些为保证滤棒质量往往会剔除盒滤棒。这样会有较大的浪费。
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每天工作结束时或者CPU重启时机组都会停机,并排空存储器中的增塑剂。由于欠阻尼响应到达设定值时间过长,造成开始阶段滤棒增塑剂含量过低。日常生产班次中,每次停机不排空增塑剂,而是在存储器中保有一定储存量。
根据自动控制原理,车速斜坡响应可以分为过阻尼响应、临界阻尼响应和欠阻尼响应。理论上说,临界阻尼响应是理想的控制方式,这种响应方式既实现了控制的快速性又实现了控制的稳定性;过阻尼响应是为了稳定性牺牲快速性;欠阻尼响应则是为了快速性牺牲稳定性。然而,临界阻尼由于条件过于苛刻,在实际控制中是无法实现的。
根据剩余的两种响应曲线的特性,笔者认为CPU启动时使用欠阻尼响应曲线,其理由是:CPU启动状态下,对增塑剂积累时间的要求于增塑剂含量的稳定性;而其他状态下使用过阻尼响应曲线,此时对含量的稳定要求于积累的快速性。
因此,利用S7-300启动时的组织块OB100在CPU启动中只执行一次的特性,对增塑剂伺服电机的控制方式依据机组不同的启动状态采取了不同响应曲线下的控制方法。具体来说,在CPU启动时(此时增塑剂存储量必定为零),通过启动组织块OB100中送出高速运转命令至增塑剂伺服电机,使控制曲线成为欠阻尼响应状态以实现对存储器中增塑剂的快速积累。而在非CPU启动状态,控制增塑剂伺服电机的FC功能块将送出普通速度命令,使控制曲线成为比较接近临界阻尼的过阻尼响应状态。
新的设计避免了CPU重启时带来的增塑剂积累过慢的问题、减少了废品数量,因此这样的设计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状况时增塑剂含量的稳定性。
(2) 对滤棒剔除支数的计算策略
在纤维滤棒成型机的生产中,为保证滤棒质量,每当速度一定的设定值时,机组就会剔除此时的滤棒。此时机组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按通常方式无法计算出具体的剔除支数。这对统计生产效率带来了相当的困难。
笔者可以得到动态的车速反馈,但这条反馈曲线是不断波动和变化的非线性曲线。对于非线性曲线,数学上只能够采用面积积分求解的计算方法。对于此项目就是要求给出一定时间内主电机的圆周行程,即机组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滤棒长度。
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考虑采用了对车速进行模拟积分的计算方法,即从积分的基本定义出发,求出剔除时间内的滤棒生产长度L=Σ(Δv*Δt),再除以单个滤棒长度得剔除支数的计算方法。
按照积分的定义要求,积分求解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这个条件就是Δt要足够的小即Δt→0。在实际过程中,近似认为Δt=20ms时可以满足条件。此时,计算得出的滤棒支数与实际滤棒支数的误差在±3支以内。在精度上,以生产速度3300支/分钟计(此时滤棒长度为120mm),±3支的精度是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只要将Δt控制在20ms时就可以满足积分求解的条件。
原系统的PLC扫描一周的时间高达几十毫秒,显然不满足要求。而此项目采用的S7-315-2DP,其单指令扫描周期为10μs级、整个扫描周期被缩短为7~8ms,这样就满足了积分计算的要求。
(3) 对拼接纸圈的控制策略
改造之前,纤维滤棒成型机执行的是降低运行速度再进行纸圈拼接。这种降速接纸方式对实际生产是不利的:每次降速都会造成车速的大幅度变化,影响了滤棒的质量。为这种影响,笔者采用了不降速拼接的方法。
不降速拼接和降速拼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采用的接纸动作一样,两者只是在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元件上有区别。接纸速度的提高势必使纸圈的静摩擦力同等上升。如果转速斜坡率过高会产生很大的静摩擦力,该力会撕裂纸圈。如果转速斜坡率过低,拼接时的纸圈浪费将增加。
为避免烦琐,该项目放弃变频器对接纸电机转速的分段控制。为求出静摩擦力和纸圈长度两者之间的优控制,笔者对接纸电机上升时间采取优筛选法。通过优筛选法得到的电机上升时间大约为3.4s。考虑到生产情况及电磁阀等器件的时滞效应,将这一时间进一步放宽为3.5s。
3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采用了结构化设计,将所需实现的各主要功能编制成为S7-300中的用户功能块(FC块),在主程序循环模块(组织块OB1)中调用这些已经编制好的子程序。
程序设计分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在硬件方面针对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在软件方面则按需要编制了速度计算模块、报警和故障模块、伺服电机执行模块、增塑剂执行模块、生产统计计算模块等FC块和预设、保持系统及生产数据的数据块DB块。
(1) 硬件设计与组态
本系统在S7-300的硬件方面采用了1块PS307 电源模块,1块CPU-315-2DP,4块24V/0V SM321数字量输入模块,3块24V/0. SM322数字量输出模块,1块FM352-2高速计数模块,2块SM331模拟量输入模块,1块SM332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用于DP总线通讯的IM153-1通讯模块1块。
S7-300外围设备为5个伺服电机的DP通讯端。
对上述硬件按要求进行组态,分别占据Profibus-DP通讯端的2、3~7和9号站,具体硬件组态如图3所示。
(2) 软件设计
由于编制的用户功能模块很多,限于篇幅,在这里不能一一作出介绍。以下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用户功能模块。
① 数据块组(Group of Data-Blocks)
数据块组由一系列数据块组成。这些数据块除了一部分是S7-300程序中FB(功能块的一种)所要求的之外,其他的数据块都是用户自定义的。这是因为生产中机组的一些系统和生产数据被预设或保存。由于S7-300内部保持型M区的保存数量相对不足,例如:CPU315-2DP中整个可使用的M区的容量仅1024Bytes。同时,程序运行中所大量使用中间参数也需要不可重复的地址空间,所以将大部分的数据(特别是在触摸屏上显示的参数)编制成保持型DB块。
图3 硬件组态
② 速度计算模块(FC for Speed)
虽然机组的生产能力为400m/min,但是在许多并不需要一直运行在高速度下。该项目提供可从触摸屏上选择5档不同的车速系统,本模块就是将无序设定的参数按由大到小的方式降序排列,并在触摸屏上以这种次序显示出来。在程序内部,本模块会进行数据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数据提供给伺服电机执行模块。
③ 伺服电机执行模块(FC for Servo-Motor)
在得到速度计算模块和一些其他模块(如开松辊参数模块等)的数据后,伺服电机执行模块会向对应的伺服控制块发出指令和接收伺服电机状态参数。指令包括伺服控制字、车速命令、快停命令、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等,状态参数包括电机当前运行速度等。这些指令和参数通过过程通道和参数通道两种方式控制“一主三从”共计4个伺服电机。
④ 增塑剂执行模块(FC for Glyceride-Motor)
控制增塑剂的伺服电机是相对立于其他伺服电机,控制结构类似于主电机。增塑剂执行模块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增塑剂伺服电机的运行速度。同时,由于存在增塑剂软件补偿的问题,所以高速和低速运行的参数为不同的两组参数,程序按设置发送。这是这个模块区别于伺服电机执行模块的地方。
⑤ 生产统计计算模块(FC for Statistics)
由于要在生产中向工作人员实时的生产状况,所以编制了这个功能块,这样就可以通过多次反复调用FC205来得到各班次的生产状况。这样节约了编程的时间和工作量,也同时减少了程序编写出错的隐患。
4 结语
该控制系统提高了纤维滤棒成型机组的总体性能,控制功能得到完善和提升。将旧的交流变频控制系统升级为由S7-300控制下交流伺服系统,使KDF2型纤维滤棒成型机具有新的竞争力。
考虑到今后信息集成化和网络化数据采集的需要,这里使用的S7-300已经预留了数据采集端口,在程序中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这无疑又增强了机组的生命力。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