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门子5SL5140-6CC
  • 西门子5SL5140-6CC
  • 西门子5SL5140-6CC

产品描述

产品规格模块式包装说明全新品牌西门值+ 包装说明 全新 - 产品规格子 现场安装

5SL5140-6CC

前西门子S7-300/400系列的PLC的通讯方式开始大量使用工业以太网通讯,MP277/377、xP177B系列触摸屏也集成了以太网接口,这带来一个好处,所有的接口都统一,在网络通讯时采用都以太网接口,所有的设备组成一个局域网,包括上位监控计算机、编程设备、PLC、触摸屏都能很方便地互相访问,需要扩展多一个设备也很方便,只需要加一个交换机就能扩展出多个接口。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采用以太网通讯越来越流行,下面说一说以太网通讯的其中一个应用,PLC与PLC之间通过以太网互连。
一、S7-300/400之间互连
1、采用PLC与PLC通过以太网访问,需要增加以太网模块,如CP343-1,CP443-1的模块,或者采用带有PN接口的PLC,如CPU315-2DP/PN的PLC。
2、采用两块CP343-1互连,先在同一个项目里做好两套PLC的硬件组态,分配好IP地址,打开NetPro,选择其中一个PLC,双击连接列表上的空白行,添加一个
S7 conection。选择连接的另一个PLC,记住连接的ID号。通讯双方的其中一个站为Client端,“Establish an active connection”的选项(默认是的)。这样NetPro的配置就完成了,编译、下载完成
3、打开其中两套PLC的OB1,调用FB12(BSEND)块发送数据,FB13(BRCV)块接收数据,1#PLC的发送对应2#PLC的接收,1#PLC的接收对应2#PLC的发送。
4、调用FB12的时候几个参数的含意,a、REQ,发送开始,上升沿触发发送工作;b、ID,连接ID号,这个ID号是在NetPro组态时生成的ID号;c、R_ID,连接号,相同连接号的FB块互相对应发送/接收数据,这个是由用户编程时定义的,例如1#PLC的FB12的R_ID是DW#16#2,则2#PLC的FB13的R_ID也是DW#16#2,这样才能保正常接收发送;d、DONE,发送完成,如果REQ端是一个不停的脉冲,正常情况下DONE端也应该也是一个不停的脉冲反馈;e、SD_1,发送的开始地址,以P# x.x byte xxx来表示,f、LEN,发送数据的长度。
5、采用FB12、FB13来进行发送/接收是比较麻烦的,一方面需要两端的以太网模块都支持双边发送,如Cp343-1-Lean就不支持了,另一方面,两边都要写程序,对于增加的系统不太方便,所以这时可以在NetPro里把One-way(单边通讯,后FB12、FB13不能使用),采用FB14(GET)取数据、FB15(PUT)发送数据来做,FB14的参数定义和FB12差不多,只是少了R_ID和LEN,这样更方便一些,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需要对原有的系统进行什么更改,只需要把单边的PLC组态和程序下载就可以了
6、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是FB和SFB的区别,在S7-400上采用SFB,在S7-300上采用FB,在S7-300集成的PN口上,采用SFB,这个问题曾经折磨过我一两天才解决。
二、WinLC与PLC互连
WinLC是在PC机上的软件PLC,可以把一台PC机当成PLC使用。这样对于不能采用模拟器连接的软件是比较方便的,如采用Intouch、Ifix这些SA软件做为上位机软件时,测试是个麻烦的问题,需要与实际机器连接起来才能测试,但如果有WinLC,可以把程序拷到WinLC上运行,上位机软件与WinLC联机测试,省去不少工夫,所以WinLC对于不方便进行现场测试的环境,是个不错的替代方案。WinLC既然是一套软件PLC,就能够实现PLC的功能,那么与PLC通讯也是可以实现的,
下面说一说WinLC与S7-300互连
1、新建一个项目,建立一个S7-300的站点,硬件组态;建立一个PC站点,在PC站点上增加一个WinLC和一个IE General,IE General的IP地址与PC机的IP地址一致,其实IE General指的就是PC机的以太网卡。
2、打开NetPro,在WinLC上新建一个S7 conection,指向S7-300,编译、存盘
3、在PCStation上增加WinLC和IE General,需要注意槽号要与硬件配置时候一样
3、打开WinLC的OB块,调用SFB14、SFB15来读写S7-300的数据
4、启动WinLC软件,下载程序,这样就可以实现软件PLC与PLC互连了
三、两种方式的结合
如果有多台PLC需要与PC机上的SA软件通过OPC进行通讯,但是又发现SA软件读取的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刷新要求,或者数据要做些预处理才能显示,SA软件上运行太多的脚本又影响速度,那么通过软PLC把多台PLC的数据先读过来进行预处理,SA软件只与一台PLC进行通讯,这样SA软件上的工作量会少一些。这个时候把上面说的两种方式结合一下,就能够实现这样的功能了。
1、通讯连接参照上面的方法设置
2、在WinLC的PC站点上添加一个OPC服务器,在NetPro里面打开OPC的连接列表,
添加一个S7 conection,指向WinLC,编译、下载
3、通过OPC客户端可以直接访问OPC服务器的内容,常用的SA软件如Intouch、Citect、IFix这些软件都支持OPC,设置访问连接就可以在软件上直接读写了,如果更简单的界面,可以自己用VB编写一个OPC客户端,读写数据都在VB程序上实现,不使用SA软件,可以省掉不少钱了

1.绞合节距是电缆某元件以螺旋形旋转一周时沿轴向所前进的距离
 
2.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的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的差与节距长度之比
 
3.影响扇形绞合导体截面积的过程参数有单线根数、单线直径、绞合节距、扇形高度
 
4.标称截面是用以表示系列规格的一种近似的截面
 
5.线合导体其节距的改变是通过更换绞笼或牵引主从齿轮搭牙来实现的
 
6.挤塑是将配制成的塑料混合物,连续均匀挤包在导体或电缆芯上的过程
 
7.屏蔽是将电场磁场限制在电缆内或电缆元件内,并保护电缆免受外电场、磁场影响的屏蔽层.
 
8.影响挤出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塑料本身的质量(即原材料质量);
 
2)挤出机的性能;
 
3)挤出温度;
 
4)收放线张力;
 
5)主机及牵引速度;
 
6)芯线预热塑料挤出后的装置-模具(模具的几何形状结构设计和尺寸、温度高低、压力大小等主要决定)
 
9.绕包工序主要有1)电缆芯直径D(绕包前缆芯直径);2)绕包升角;3)绕包节距;4)绕包间隙;5)绕包带宽度
 
10.影响J45挤塑机绝缘线芯绝缘偏心的主要因素有1)导线不平滑或椭圆;2)模芯太大;3)模芯与模套位置未调好;4)模芯口至出口距离太短
 
11.电线电缆发生击穿可能的原因有1)绝缘原材料本身的介电强度不符合产品要求;2)绝缘层中含有杂质、气泡;3)电线电缆绝缘偏芯;4)机械损伤绝缘;5)导体表面有毛刺、断头等
 
12.绝缘电阻与体积电阻率在概念上有绝缘电阻描述一种绝缘结构的绝缘性能,如每公里电线的绝缘电阻是多少;体积电阻率描述绝缘材料的优劣程度即绝缘特性区别
 
13.外护套过程检验项目有1)护套材料;2)平均厚度;3)***薄点厚度;4)护套横断面;5)工频火花试验;6)外表标志;7)外观;8)电缆外径和f值
 
14.f值是电缆或电缆某元件垂直于轴线的同一截面上测得的***大和***小直径之差
 
15.薄点厚度是电缆某元件任一横断面上的小厚度
 
16.抽样试验是制造厂按制造批量抽取完整的电线电缆,并从其上切取试样或元件进行的试验
 
17.成缆检查绝缘线芯质量主要有1)绝缘线芯的导线规格和结构;2)绝缘厚度和外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3)绝缘颜色或打印编号是否符合标准。4)检查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18.使用工频火花机时要注意1)火花机的电极箱壳体应接地;2)试验电极的两端应接地保护电极;3)安全保护连锁装置,保证在开启试验电极时,自动断开高压电源;4)在使用前应检查安全保护连锁装置,信号铃须***能正常动作;5)操作火花机,应输出电压为零的情况下,关好电极箱,进行启动,试验电压逐步升到额定值;6)被试验电线的导电线芯或屏蔽,应可靠的接地。若有击穿及时复位;7)应定期对火花机的输出电压的稳定性灵敏度进行校验测试等事项
 
19.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能力很强的物体称为导体。凡不能导电的物体都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之间这类物体叫做半导体
 
20、超导体是电流在导体内流动时,由于导体本身电阻的存在,会在导体内引起发热产生损耗,从而限制了导电的能力。有些导体在低于某一温度时,自身电阻会消失,我们将这类金属导体称为超导体21.电阻:电流在导体内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称为电阻
 
22.批量是指批中所包含的单位产品数;样本大小是指样本中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
 
节径比:节径比分理论节径比和实用节径比,所谓的节径比就是节距(绞距)与直径的比值,若这个直径是节圆直径,所得的结果就是理论节径比,若采用绞合直径来计算,得到的结果就是实用节径比。在理解理论节径比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感念,那就是节圆!节圆就是在同一个绞合层中的导体圆心的轨迹就称为节圆,其直径就是节圆直径!就是节圆直径=绞合外径-导体直径(前提是:绞合导体的单根导体直径相等)
 
绞合系数:是指在一个绞合节距内,绞合单线的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 绞入率:就是指在一个绞合节距内,绞合单线的实际长度与绞合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合节距的比值


http://zhangqueena.b2b168.com

产品推荐